课件编号6569598

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件39张PPT+教案)

日期:2024-05-0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170058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六,教案,PPT+,39张,课件,黄土高原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课题 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单元 第六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下册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士分布地区;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初步掌握运用实验验证假设的方法。 2.通过对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分析,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般方法;对黄土高原过去至现在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初步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形成和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3.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环境区域:知道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以综合分析的方法分析区域发展问题。 4.通过对黄土高原自然灾害形成原因的分析,初步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环境,而具有独特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以及人地关系的矛盾与协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客观接受前人的科学成果和亲自动手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假想,体验追求真理的艰辛,从而培养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2.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及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难点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 2.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的矛盾和协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阅读下列诗文,回答问题 山的一面是流失的黄土 一面是生命的绿意 之间迷失的是人类的欲望 云朵轻轻飘过 远山遗失了远方 绵延起伏的是狰狞的沟谷 风中消散的是时光的呓语 草儿无声哭泣 拷问了谁心? 请问诗文描写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区? 黄土高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积极、高涨的情绪投人课堂。 讲授新课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文明的摇篮 请同学们看教材上第23页到第25页有关文 明的摇篮的内容,了解黄土高原文明的特点。 出示图片,学生读图找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主 要跨越的省区 板书:?1.?位置: 2.主要跨越的省区: 课件展示有关革命圣地延安、黄帝陵、北京中山 公园社稷坛、黄土民俗风情的资料片,让学生尽可能多用度地获取课本外的知识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总结:板书;?3.?文明的摇篮,灿烂的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高原民俗风情。 过渡:有人说,黄土高原是风刮来的,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同学们讨论。板书:二、风吹来的黄土 学生讨论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26页“阅读材料”及教材27页“活动”提供的资料,我们小组赞同“风成说"的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从“阅读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戈壁、沙漠、黄土的分布规律与风向是一致的。在黄土高原的北部是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上的沙漠,如毛乌素沙漠等,在内蒙古高原的西北部是分布在新疆、甘肃和蒙古境内的戈壁。因此,我们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第二,从以下的证据中不难得出“风成说”的结论: 1.“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3.“黄士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总结:目前对于黄土高原的成因问题在科学界有着不同的认识,“风成说"得到普遍的认可,同时还需要更加完善,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学习,为科学的探索出一份力。 板书:?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一风成说 过渡:既然“风成说"?被广泛认为是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那么黄土应该是均匀覆盖在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又为什么会形成沟壑纵横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观看图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