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子核 — — 1.原子核的衰变 衰变类型 α衰变 β衰变 衰变方程 X―→Y+He X―→Y+e 衰变实质 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一整体射出 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2H+2n―→He n―→H+e 衰变规律 __电荷数__守恒、__质量数__守恒 2.半衰期是统计规律,对少数原子核无意义,它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与原子核所处的__物理、化学__状态无关. 3.核反应方程遵循__质量数__、__电荷数__守恒,但核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会变化,会发生__质量亏损__且释放出核能. 考点一 原子核的衰变与半衰期 例1 (多选)下列关于原子核衰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出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 B.有6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当有3个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就是该元素的半衰期 C.Th钍发生一次α衰变时,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D.铀核(U)衰变为铅核(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解析】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产生一个电子,这个电子以β射线的形式释放出去,同时辐射出γ光子,故A正确;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对个别的原子没有意义,故B错误.α衰变质量数减小4,质子数减小2,所以中子数减少2个,故C错误.铀核(U)衰变为铅核(Pb)时,质量数减小:238-206=32,α衰变质量数减小4,则经过了=8次α衰变;质子数减小10,α衰变质量数减小4,质子数减小2,对于β衰变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增加1,所以要经过6次β衰变.故D正确. 【答案】AD 【方法总结】1.衰变次数的确定方法: 方法一:依据两个守恒规律,设放射性元素 X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 Y,则表示该核反应的方程为X→Y+nHe+me.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列方程:A=A′+4n,Z=Z′+2n-m,由以上两式联立解得:n=,m=+Z′-Z,由此可见确定衰变次数可归结为求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法二:因为β衰变对质量数无影响,可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然后根据衰变规律确定β衰变的次数. 2.半衰期 (1)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2)半衰期公式:N余=N原,m余=m原.式中N原、m原表示衰变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和质量,N余、m余表示衰变后尚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和质量,t表示衰变时间,τ表示半衰期. 变式训练1重元素的放射性衰变共有四个系列,分别是U238系列(从U开始到稳定的Pb为止)、Th232系列、U235系列及Np237系列(从Np开始到稳定的Bi为止),其中,前三个系列都已在自然界找到,而第四个系列在自然界一直没有被发现,只是在人工制造出Np237后才发现的,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U的中子数比Bi中子数少20个 B.从Np到Bi,共发生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C.Np237系列中所有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U与U是不同的元素 【解析】 U的中子数为238-92=146个,Bi的中子数为209-83=126个,则U的中子数比Bi的中子数多20个,故A错误;根据质量数守恒有:237-209=4×7,知发生了7次α衰变,根据电荷数守恒有:93-83=2×7-4,知发生了4次β衰变,故B正确;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故C错误;U与U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它们是相同的元素,故D错误. 【答案】B 考点二 核反应方程与核能计算 例2 在中等质量恒星的核心或是白矮星表面堆积的氦突然发生核聚变,叫氦闪.两个氦核(He)聚变成Be,Be的原子核极不稳定,若在它衰变之前恰好与另外一个氦核反应(融合),就能形成C,这个过程又称为3α反应.已知C核的质量为1.992 72×10-26 kg,α粒子的质量为6.646 7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