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第二课第四课时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导学案 【学教目标】 1. 要求学生通过对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的了解,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通过想象唐人的生活,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 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想象唐人的生活情况,体会盛唐时代生机勃发的活力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塑造自信大度的气质。从唐朝气度恢弘的隆盛风采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学习的决心。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多元开放的社会风尚;光耀千古的诗坛 难点:“胡风盛行”的原因;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一、自主学习:初读教材、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1.大约在 世纪,中国人发明了 。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是《 》 2. 末年 开始应用于军事上。 3.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影响最大的诗人是李白,号称 杜甫号称 。 4.唐代的社会习俗风尚表现出的特点为 和 。 二、问题探究 探究一. 自主学习,完成下表 诗人 生活的年代 作品特点 美称 李白 杜甫 探究二:唐朝诗歌为何如此繁荣? 探究三: 元稹有诗说“胡音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结合本目图片,你能从中感受到唐朝的什么社会风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社会风尚? 三、练习巩固 1.右图所示为一种印刷工具,它的名称叫作“版”。 “版”最早应出现于我国的( )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右图目录战线的内容主旨是( ) A.争霸与争鸣的春秋战国 B.秦汉大一统的封建国家 C.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 D.明清王朝的盛世余晖 3.“断崖如削瓜,岚光破崖绿。天河从中来,白云涨川谷。玉案赤文字,世眼不可读。摄身凌青霄,松风拂我足。”根据这首诗的风格,判断其作者最有可能是( ) A.杜甫 B.李白 C.贾岛 D.陆游 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称颂的是 ( ) A.屈原 B.杜甫 C.李白 D.白居 5. 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 A.屈原 B.杜甫 C.辛弃疾 D.关汉卿 6.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调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主要表明( ) A.唐朝采取开明民族政策 B.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 C.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落 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7. 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经济的繁荣 B.政治的清明 C.文学艺术的兴盛 D.社会风气的开放 8.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这说明了唐朝( ) 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9. 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调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主要表明( ) A.唐朝采取开明民族政策 B.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 C.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落 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四、阅诗材料 材料一:“朱门酒肉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