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90786

11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56张幻灯片)

日期:2024-05-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7812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短文,二篇,承天寺,夜游,课件,56张
  • cover
课件56张PPT。导入新课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去领略月夜美景,去感悟别样的心境。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重难点:? 整体感知作品内容。体会语言之美。????? 感受文章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情 思路目标 积累重点词句 理解感悟课文 朗读背诵课文 课外拓展延伸 作业训练巩固承 天 寺 塔 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寺内,俗称“西塔”,是西夏王朝的主要佛寺。始建于105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塔通高64.5米,异常俊秀挺拔。记承天寺夜游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诗词、散文方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作者简介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背景介绍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背景介绍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 轼遂 寝 藻 荇 柏字音强化zǎoxìngbǎisuìqǐn 节奏梳理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 / / / / /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 轼自主释词译句⑤①②③④照进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高兴、愉快的样子想到到于是睡,睡觉共同,一起院子里散步,漫步释词检验门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交叉错杂原来是清闲的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只是罢了形容水清澈透明释词检验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句验收月色洒满庭院,如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 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一、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抒情 二、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 承天寺中庭 人物: “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事情的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事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