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91708

广东省梅州市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日期:2024-04-28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3036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广东省,州市,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
  • cover
(化学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a-40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aO+H2O=Ca(OH)2可放出大量热,可利用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任何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 有化学键断裂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D. 灼热的铂丝与NH3、O2混合气接触,铂丝继续保持红热,说明氨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2.根据如下能量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C(g)与1 mol O2(g)的能量之和为393.5 kJ B. 反应2CO(g)+O2(g) ==2CO2(g)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C. 由C→C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s)+O2(g) ==2CO(g) ΔH= ?221.2 kJ?mol?1 D. 热值指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热量,则CO热值 ΔH= ?10.1 kJ?mol?1 3.固态或气态碘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H2(g) +I2(?)2HI(g) △Hl=-9.48kJ/mol ②H2(g) +I2(?)2HI(g) △H2=+26.48kJ/mol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的I2为气态,②中的I2为固态 B. 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C. 反应①的产物比反应②的产物热稳定性更好 D. lmol固态碘升华时将吸热35.96kJ 4.一定温度下,把 2.5 mol A 和 2.5 mol B混合盛入容积为 2 L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 3A(g)+B(g) x C(g) + 2D(g), 经 5 s反应达平衡,在此 5 s 内 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2 mol·L-1·s-1,同时生成1 mol D,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x=4 B. 达到平衡状态时 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A)=1.0 mol·L-1 C. 5s 内 B的反应速率 v(B)=0.05 mol·L-1·s-1 D. 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比为 6:5 5.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 0.3 mol A、0.1 mol C 和一定量的 B 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3A(g) B(g)+2C(g),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t0~t1 阶段的 c(B)变化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 t1=15 s,则用 A 的浓度变化表示 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04 mol·L-1·s-1 B. t1时该反应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 60% C. 该容器的容积为2 L,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为 0.02 mol D. t0~t1 阶段,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 a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A(g)B(g)+2C(g) ΔH=-50a kJ·mol-1 6.用Na2FeO4溶液氧化废水中的还原性污染物M,为研究降解效果,设计如下对比实验探究温度、浓度、 pH、催化剂对降解速率和效果的影响,实验测得M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在15 min内M的降解速率为1.33×10-2mol/(L·min) B. 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①②说明升高温度,M降解速率增大 C. 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①③说明pH越高,越有利于M的降解 D. 实验②④说明M的浓度越小,降解的速率越慢 7.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无催化剂时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无催化剂时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可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B. 500℃、101kPa下,将1molSO2(g)和0.5molO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SO3(g)放热a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 ΔH=-2a kJ·mol-l 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D. ΔH=E1-E2,使用催化剂改变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热 8.在3个体积均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SO2(g)+2NO(g)2NO2(g)+S(s)。改变容器I的反应温度,平衡时c( NO2)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ΔH>0 B. 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16 C. 容器Ⅰ与容器Ⅱ均在T1时达到平衡,总压强之比大于1: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