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6课第76、77页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将学生从对消化系统的整体认识引入到对口腔这一消化器官的功能与结构的认识。在观察口腔这一教学活动中,教材建议学生观察、记录几种不同的食物从进入口腔到被咽下去之前发生的变化,了解口腔中的牙齿、舌头和唾液分别起到的作用;在观察牙齿的教学活动中,教材建议学生通过对牙齿的观察,画出牙齿的分布排列图,按形状给牙齿分类,认识不同形状牙齿的不同作用,意识到保护好牙齿对我们一生的健康都很有意义。 在对于人体各个器官功能与结构的认识活动中,处处都能够体现人体器官协同工作的特征。口腔本身就是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内部的结构又是一个小系统,能够共同完成食物的初步消化。作为口腔的一部分———牙齿,又可分为三类,也是相互协作的关系。教科书通过呈现这样一个系统化的人体结构,主要是让学生逐步在发现各种联系的过程中建立系统的认识,这一点在下一节课将表现得更加充分。 【设计思路】 口腔是学生最容易观察到的消化器官。从学生的原有基础来看,他们在日常的体验中,对食物在口腔里发生的变化、是口腔里的什么使食物发生了变化、牙齿的形状是不同的和刷牙是保护牙齿的办法都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不够全面、不够科学、不够深刻的。因此,本课的教学应促进学生实现以下发展:建立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的概念,将牙齿的形状和功能建立联系,如何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牙齿等。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主要安排三个活动:吃食物及观察牙齿和保护牙齿。通过吃食物时对相关感觉器官体验到的味觉、嗅觉、触觉等的关注及对口腔内食物变化的观察,形成“口腔对食物初步消化作用”的直观认识。为了突出牙齿的重要性,在本课教学中安排了观察口腔、观察牙齿和保护牙齿三个活动,与教材相比,弱化了观察口腔的活动,保证了牙齿的形状与功能的研究活动,强化了保护牙齿的活动,力求通过这样的处理较好地体现出科学课教学的特点和生命世界单元教学的特点,提高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后面安排的两段微课为学生对牙齿提供了不同的认识方式,相信有助于在学生脑中构建起更鲜明的口腔内消化工具的概念。最后以回忆课堂的方式小结本课的学习,以完善板书的方式帮助学生理顺学习内容的层次结构。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有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有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 2.牙齿、舌头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3.牙齿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门齿、犬齿和臼齿,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食物在口腔内部的变化过程,理解牙齿、舌头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2.观察牙齿分布与形状,用简图画出并分类,说说不同形状牙齿的特征与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 2.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 牙齿、舌头和唾液在消化食物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三种牙齿及其不同的功能。 【教学难点】 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分布、形状特征的观察。 【教学准备】 课前学习任务单。 相关PPT课件、儿童牙列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平时最喜欢吃哪些食物?食物在口腔里会发生变化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二)观察口腔 1.同学们,请你们把学习任务单拿出来,小组交流展示。 2.师生交流。 3.是不是这样呢?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花生,请同学们一起来进行这个变化的观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