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9524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102404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民族,PPT,26张,课件,交融,北方
  • cover
(课件网)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背景:前秦(苻坚)意图统一中国。 时间:383年。交战双方:前秦—东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一、淝水之战 苻坚拥有80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秦军中氐族人不多,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将士占大多数,他们不愿为前秦卖命,秦军一退即溃;苻坚骄傲轻敌,战前不认真准备:东晋军队伍严整,勇敢善战;将领沉着冷静,调度有方。 淝水之战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北魏完全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北方各族交往频繁,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这种民族融合的趋势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得到了加强。其实,在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孝文帝继续实行措施,进行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499年),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5岁即位,公元490年亲政。 孝文帝从小就由汉人冯太后抚养,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更加倾向于汉化改革。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孝文帝登基后,在冯太后的辅佐下,进行了改革,史称"孝文帝改革"。 平城 洛阳 1. 迁都洛阳 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方面,洛阳和平城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都城平城,地处偏远,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吸收 汉文化制度。 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改说汉语 2、汉化措施 《魏书?咸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下令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规定30岁以上的鲜卑官吏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鲜卑官吏要立即改,仍说鲜卑的,一律降爵罢官。 北魏孝文帝改革 ②改穿汉服 《孝文帝出行图》 胡服俑 汉服俑 比较汉服与胡服的区别? 鲜卑衣服狭而短,窄领小袖,便于骑射,汉服宽而长。 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后北魏的衣冠制度 2、汉化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 ③改用汉姓 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 2、汉化措施 目的: 为了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 学习与探究 想一想这种姻亲关系对北魏的统治有什么好处呢? 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血统的交融,加速了鲜卑的汉化。 2、汉化措施 北魏迁都以后,洛阳再度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在这里,交流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他们一改往日不尊老,不养老的陋习,老人得到了子女的照顾。从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别了。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意义: 今天,在我们的56个民族中,已经没有了鲜卑族。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慢慢消失,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值得肯定。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各抒己见 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 交流中的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