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9878

2010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综合检测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4247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10,第六,综合,协调发展,地理环境,人类
  • cover
第六章综合检测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 “牧童经济”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做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温室效应 D.森林火灾 2.下列经济模式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①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②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③围湖造田,开垦荒山 ④发展工业,随意排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1.D 2.B 【解析】 森林火灾不符合牧童经济的特点。南水北调符合客观规律,不属于牧童经济。 “API”是英文“Air Pollution Index”的缩写,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我国的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监测的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TSP)或飘尘、二氧化硫(SO2)、氮氧化合物(NOx)。总悬浮颗粒物是飘浮在空气中的尘粒的统称,二氧化硫主要是含硫的煤燃烧造成的,而氮氧化合物主要是汽车尾气产生的。这两类污染都会造成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眼部的刺激,还会造成酸雨现象。据此回答3~6题。 3.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是与一定的大气状况相关联。下列大气状况,能促使API增大的是(  ) A.晴朗微风天气 B.大风阴雨天气 C.空气强烈对流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 4.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  ) 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 B. 沙尘暴时有发生 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 D.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 5.我国下列地区中,由于首要污染物以二氧化硫为主而形成重酸雨区的是(  ) A.河西走廊  B.松嫩平原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6.氮氧化物(NOx)的主要来源和产生的危害分别是(  ) A.燃烧煤炭、酸雨 B.燃烧石油、臭氧层破坏 C.汽车尾气、酸雨 D.空调冰箱、光化学烟雾 【答案】 3.A 4.B 5.C 6.C 【解析】 晴朗微风天气,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在我国北方春季时,沙尘暴天气增多,使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四川盆地是我国以SO2形成的重酸雨区。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可产生酸雨危害。 7.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矛盾尖锐的时期是(  ) A.自然经济时期 B.采猎文明时期 C.农业文明时期 D.工业文明时期 【答案】 D 【解析】 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 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 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天空 D.黄土高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9.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最佳方法是(  ) A.节约资源 B.加强国际合作 C.减少人口数量 D.限制重工业发展 【答案】 8.D 9.A 【解析】 第8题,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A、B、C是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而导致的环境污染。第9题,环境污染归根结底是人们限于一定认识水平和经济水平,把各种氧化物、重金属盐类和有机物等不加利用直接排入环境所致,是资源浪费的结果。因此节约资源不仅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最佳方案。 下列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有关问题。回答10~12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