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唐的盛世 一 盛世的开创者 二 盛世的推进者 三 盛世的成就者 唐 朝 “煌煌太宗业, 树立甚宏达。” ———杜甫《北征》 盛世的开创者———唐太宗 盛世的开创者———唐太宗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卷二 唐初面临的社会现状: 为什么唐初这么萧条呢?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以民为本 材料一: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死者大半。 材料二: “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遇雨雪,士卒死者十二三。又三驾东征辽泽,皆兴百余万众,馈运者倍之。” 材料三:“又逆征数年之赋,穷奢极欲。“ 大兴土木,徭役沉重 连年征战,兵役沉重 赋税沉重,穷奢极欲 唐太宗的措施 材料一:“魏征认为:大乱之后,百姓疲敝,人心思治,当以安静为本……与民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唐太宗沿用唐初以庸代役的制度,规定:凡不愿服劳役的丁男,均可以拿绢或布代替,每天折合绢三尺,这叫做庸……此外,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 材料三:“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四:要想当好君主,必先安定百姓;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正自身。安定百姓,就要轻徭薄赋;正自身,则以清心寡欲和虚心纳谏为要。 正确认识君民关系,治国理念新 材料五: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不才,虽亲不用……有才,虽仇不弃。” ———《资治通鉴》卷一九四 材料六:“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 ” ———《 帝范 审官篇》 用人观念新 结合教材P88-P90页的内容和学案中的材料,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措施及影响,一二小组负责政治方面,三四小组负责经济方面,五六七小组负责文化方面,计时5分钟。 小组讨论 领域 措施 影响 政治 经济 文化 吸取隋亡教训,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进一步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政治比较清明 三省共议国事,提高了行政效率 三分相权,加强了皇权 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 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促进社会安定,增强了国力 完善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 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者。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皇 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起草诏令 审议 诏令 执行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唐太宗的措施 三省六部制 同桌讨论:贞观年间,黄河中下游洪水泛滥,唐朝会怎样落实抗洪抢险工作?(结合三省六部制思考) (计时3分钟) 秦朝:三公九卿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三分相权,三省既分工合作,又互相牵制,加强了皇权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材料二:贞观三年(629年),魏征担任门下省给事中,由于在征兵年龄上坚持依法办事,不同意降低年龄标准,“敕救三四出,征执奏以为不可”,唐太宗怒而再出敕,“征又不从”,太宗无奈,最后听从了魏征的意见。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一定程度上避免皇帝决策失误。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三省共同商议国家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 既分工合作,又互相牵制,加强了皇权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皇帝决策失误 政治: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凌烟阁24功臣 唐太宗的措施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二人都是贞观时期的宰相。后世称他们为“房谋杜断” 魏征前后进谏200多次 魏征死后,太宗说自己痛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