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达斡尔族纸偶艺术 --哈尼卡 授课教师 科 目 美 术 年 级 课 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了解哈尼卡是达斡尔族的民间艺术,来培养学生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学习哈尼卡的基本制作方法,合作完成一个哈尼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和分析演示哈尼卡作品,培养学生大胆创作敢于实践克服困难完成作品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欣赏、制作哈尼卡来了解家乡的艺术,感受哈尼卡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哈尼卡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哈尼卡 课前 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哈尼卡、卡纸、剪刀、双面胶 学生 卡纸、彩纸、剪刀、双面胶 教 学 过 程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 准备学习用具 稳定学生情绪 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创 设 情 境 激 趣 导 (2分 钟) 播放歌曲《映山红花满山坡》提出问题: 我们刚才听到的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咱班有达族的同学吗?说说你对达族的民间艺术的了解。 师总结:达斡尔人能歌善舞,心灵手巧,世代相传的民间美术、剪纸、刺绣玩具以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生活在达斡尔地区的我们想不想把这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呀?让我们走进 板书课题:达斡尔纸偶艺术--哈尼卡 学生回答-- 达斡尔族 学生谈对民间艺术的了解 通过歌曲的播放让学生了解达斡尔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心灵手巧,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一、 了 解 哈 尼 卡 (2分钟) 一、了解哈尼卡 老师请同学们上网查找有关哈尼卡的知识,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获得的材料。 什么是哈尼卡?是达斡尔族语言, 汉语译为 “眼仁”,指非常小巧的纸偶玩具。哈尼卡意为“眼仁那样小的的人形”。哈尼卡是达斡尔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术,已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生介绍哈尼卡知识 了解哈尼卡 通过对哈尼卡的理解,认识哈尼卡是达斡尔族对儿童早期教育的一种形式,是达斡尔古朴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已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 认 识 哈 尼 卡 (2分钟) 二、认识哈尼卡 欣赏传统的哈尼卡(多媒体) 在纸张传入达斡尔族地区之前,达斡尔族已有剪花、剪桦树皮及皮偶艺术形式存在。其中皮偶艺术在达斡尔族中出现的较早,它是伴随着萨满教文化而兴起的造型艺术形式,当时被称为“皮偶神”。皮偶神的制作为达斡尔族纸偶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基础。清代以后,由于纸张材料及中原民间文化的传入,达斡尔族纸偶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 认识两位达斡尔艺人 达斡尔文化学者--奥登挂老人 哈尼卡的传承人--苏梅 欣赏认识哈尼卡 通过欣赏哈尼卡,来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视野。 从哈尼卡传承人的作品中的得到启发,从而为自己的创作打下基础 三 制 作 哈 尼 卡 (12分钟) 教师制作哈尼卡:边讲边示范制作要点 身体 衣服 头部 挂饰及花边 哈尼卡成型后,接着配以头饰、衣饰剪纸加以装饰,使人物既有性别、年龄的区别,又有千变万化的面貌。穿着达斡尔传统服装的人偶不是后期上色的,要用什么颜色和花纹的纸就选择特殊的纸来制作。 其一、传统的哈尼卡一般不贴五官,但要配以头饰剪纸,如造型夸张的耳环、珠花、凤凰等飞鸟造型。头饰剪纸样式丰富,风格古朴、疏密集中、线条清晰。 其二是用彩纸贴绘、饰有五官和头饰的哈尼卡,这种哈尼卡还要加上交叉在胸前的双臂,根据男女老幼不同的哈尼卡,给它配上各种彩纸剪制出的长短衣袍、马褂,在领口、大襟、下摆、袖口处,配贴各色吉祥图案的装饰花边,还可为男性哈尼卡戴上礼帽、腰带、荷包、佩刀等。 3、图案设计 新型哈尼卡应具有现代感和装饰意味,经典而又不浮夸。 装饰纹样大致可分为:人物(脸谱、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