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615050

17.《动物笑谈》教案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232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动物笑谈,教案
  • cover
17.《动物笑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与动物相处的趣事。 2.学习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体会衬托手法的作用。 3.爱护动物,学会和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与动物相处的趣事。 2.学习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体会衬托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体会衬托手法的作用。 爱护动物,学会和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一个人蹲在地上爬行,还不停地嘎嘎叫的时候,你一定会把他看做一个疯子,其实,他不是疯子,而是一位科学工作者。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他的《动物笑谈》,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位科学工作者。 作者及作品简介 作品简介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劳伦兹专门为一般读者和大众介绍动物行为的第一本通俗自然科学著作。活生生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请看不戴魔戒的劳伦兹,是如何与鸟兽虫鱼亲密对话的。 作者简介 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等。 文体常识 科普作品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词意为科学普及。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 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圈画文章中不懂的生字词 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总领全文,写“我”研究动物时出现的趣事,被人视为疯子。 第二部分(2~19):具体记叙研究水鸭子与黄冠大鹦鹉的趣事。 课文写了黄冠大鹦鹉“可可”哪三件趣事,其中哪一件给你印象最深? 第一件:在艾顿堡车站,“我”对前来寻找“我”的鹦鹉可可大声喊叫; 第二件:鹦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 第三件:鹦鹉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 示例:喜欢第三件趣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可可的聪明、淘气,像个淘气顽皮的小孩,惹人喜爱。 作者和动物们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的?试结合课文做具体说明。 小凫一出壳,羽毛刚干,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和小鸭们打成一片,成为小鸭们的朋友。 重点解读 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赏析:使用拟人的修辞,赋予小鸭子以人的灵性,写出了它们可爱的情状。 2)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赏析: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作者把“可可”比作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写出了鹦鹉可可的动作的轻盈敏捷。 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 本文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同时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描绘动物时,作者使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请列举一例进行分析。 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