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62214

2012届浙江湘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模块4第1章第1课_世界地理概况

日期:2024-06-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15590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轮,世界地理,1课,1章第,模块,地理
  • cover
课件40张PPT。第一章世界地理概况世界地理第1课模块四 区域地理区域定位 区域定位是解答区域地理试题的根本。准确确定区域的位置,需要熟练运用以下与区域位置表述相关的词语。确定区域位置确定区域方向绝对位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低、中、高纬度;南、北纬度; 东、西经度;经纬度范围)相对位置(热、温、寒带;大陆东西南 北中部;大洋东西南北岸)例如: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为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用东、西、南、北、中等和上、 下、左、右来说明区域与定位标志物的空间关系)区域定位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充分利用同套试卷中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定位 同一套试卷中,相对较大的比例尺地图表达的区域往往被包含在小比例尺地图表达的区域中。如2010年全国文综Ⅱ卷36题的图就包含在39题的图中。 2.绝对定位:根据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定位 地理事物都有精确的经纬度位置,利用经纬度位置定位首先需要我们构建经纬网“心理地图”,该图包括“点定位”、“线定位”和“面定位”以及点、线、面有机结合。   所谓“点定位”,即记住一些重要城市、海峡、河口、运河、内海、湖泊、部分港口的坐标。所谓“线定位”,即记住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区。经线如0°、30°E、60°E、90°E、120°E、180°、120°W、90°W,60°W。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30°N、40°N、50°N、30°S。这些经纬线基本上可以构成覆盖地球表面的经纬网,也基本上可以满足对地理事物的粗略定位,且这些经纬线附近的地理事物往往是考查的重点区域。所谓“面定位”,即记住大洲大洋、各大洲的主要分区、主要气候区、大地形区、世界主要海区、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的坐标。续表 3.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 任何地理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地图上,可以通过某地理事物与周围相关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来定位。如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若能确定某高原东部为太行山,即可确定其为黄土高原。为此,我们要展开空间联想,在记住主要经纬线的同时,通过识记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如大洲大洋、海湾海峡、山脉河流),然后以它们为参照系,在方向、距离等方面形成联系线索,进行区域定位。如下图: 4.通过地理事物的面积、轮廓、形状定位 不同地理事物的面积、大小或长短不同,轮廓和形状也有其特殊性,据此可以定位。 5.根据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或地理景观特征定位 有的题目在题干或问题中提示了区域的大致范围或自然、人文特征,对缩小定位的范围和提高定位的速度很有帮助,甚至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熟记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和区域特征,特别是区域的典型特征。如中亚典型的区域特征为干旱,非洲典型的区域特征为贫困等。 重要的地理事物还可以借助有代表意义的景观来记忆,包括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自然景观,如日本富士山、美国尼亚加拉瀑布、澳大利亚袋鼠、南极洲企鹅、热带草原纺锤树等。人文景观,如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美国白宫、巴西桑巴舞等。 7.依据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定位 地理学科的原理之一是整体性,即各地理要素之间都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因此在地理事物的分布上更表现为紧密的内在联系,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如判断南北半球的方法主要有: (1)地球自转方向法和南、北纬度分布法; (2)大洲大洋轮廓法; (3)物体运动偏向北右南左法;(4)气旋及反气旋气流方向法; (5)南北半球风带方向法; (6)气温纬度分布法(如北半球北冷、南热); (7)气压场分布季节变化法(如七月,北半球大陆是低压,海洋是高压); (8)极地附近动物景观法; (9)臭氧空洞位置法(目前主要出现在南极地区附近); (10)洋流运动方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