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蔬菜教学设计 课题 蔬菜(上) 作者 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前五课均着重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探究自然。承接第一课《我种的植物》,本课引导学生聚焦朴素自然而又不可或缺的蔬菜,进一步启发学生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美,走进丰富的民间文化。引导学生从形、色、肌理和空间位置等来感知蔬菜静中有动的形态美,用写生、临摹或想象画等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创造性地表现形色各异、姿态万千的蔬菜。从单体到组合,为后面《买菜》《蔬菜的联想》的学习打下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情况: 一般而言,在低年级阶段的美术学习较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而进入高年级的六年级学生,能较全面而细致地观察物体,也更能独立思考,美术学习更加深入化。因此相比而言,本学段“造型·表现”的学习将更多地显现出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运用一些美术语言与基本造型方法来创作,充分感知美、体会美,体验造型表现的乐趣。 教学方式、手段: 艺术来源于生活。怎样用趣味性、艺术性的手段表现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物体?本节课主要以游戏化、任务式的教学策略贯穿,侧重综合、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辅以观察、讨论思考法、赏析评判等方式来进行,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唤起,调动学生已有的美术经验。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游戏的需求并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前苏联教育家玛卡连柯也认为,游戏所提供的使学生认识世界的形式有别于普通教学手段,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游戏。实践也证明,趣味性教学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而高年级学生不再满足于一般的游戏,本课所采用的实践操作的活动则加深了游戏的难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本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水平,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自带的蔬菜,铅笔、彩色笔等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巩固基本的色彩及构图的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尝试运用有轻、重、疏、密等变化的线条进行绘画,能力较强的学生能表现一组组合构图的蔬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景化的实践操作,调动各种感官真切感知蔬菜的形、色、肌理及主要特征,在看、说、做中提升美的感知、发现、创造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互助中萌发助人、自信的正向情智,在合作中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在描绘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各种蔬菜的形、色、肌理及主要特征,并用喜欢的绘画手法恰当地表现。鼓励能力较强的学生表现一组组合构图的蔬菜。 教学难点:运用有轻重、疏密变化的线条描绘蔬菜,表达出肌理特征。 教学设计 一、导入阶段 激发兴趣 1. 师:幼儿园正准备向小朋友介绍蔬菜,缺一些蔬菜的绘画作品和手工作品,明天就要,幼儿园的阿姨想让同学们帮忙,在我们班收集一些。时间紧,任务急,我们分两节课来完成,这节课先来画画蔬菜。 设计意图:游戏化的学习永远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方式,但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更感兴趣。用帮助幼儿园 的任务形式引出本课内容,激发他们的自豪感,激起高年级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新授阶段 观察探究 1. 师:拿出带来的蔬菜放在桌子中间。比一比,你发现蔬菜有哪些形状?看一看,它们有哪些色彩?闻一闻,它们的气味一样吗?摸一摸,它们有怎样的肌理?小组内同学观察后相互讨论讨论,派代表交流你们的观察与发现。(板书小结形状、色彩、肌理、气味、结构) 设计意图:学生操作,从形状特征、色彩、肌理感觉、气味、结构五方面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