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632427

第2课《我爱这土地》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60866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课,我爱这土地,课件,2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情境导入 请你想一想,人和土地到底有什么联系呢?人会对土地产生怎样深厚的感情呢? 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有谁离得开脚下的土地?土地是我们至高无上的母亲,她养育了我们每个人,我们的生命都是与某一片土地联系在一起的。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动、奋斗,对土地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会忘记,当年走投无路漂泊谋生的农人身怀的“家乡土”;人们不会忘记,蛰居海外的侨裔床头上珍藏的“乡井土”;人们不会忘记,“寸金桥”上的民众抱着“寸土当金与伊打,誓与国土共存亡”的信念……岁月悠悠,能冲淡许多记忆,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的深沉与悲壮。 艾青先生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我爱这土地》,这就是诗人对脚下的土地的深情歌唱。 情境导入 艾青生平 艾青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10年出生于金华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学习绘画,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年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1936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大堰河》。 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抗日战争期间,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等9部诗集。 1948年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二百余首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 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 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艾青的诗歌以它紧密结合现实的、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优良传统。 艾青的诗歌喜欢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对农村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尊敬。 艾青的诗歌具有鲜明深刻的形象,随着诗歌结束,形象也就完成。形象,不仅指人,也包括物,以及思想等的形象化。 艾青的诗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划一,但是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 诗歌特色 艾青简介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我爱这土地》。 写作背景 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现代诗的代表人物:郭沫若、徐志摩、北岛、顾城、海子等。 文体讲解 读一读 嘶 哑 汹 涌 黎 明 腐 烂 喉 咙 羽 毛 sī xiōnɡ lí fǔ lónɡ yǔ 生字正音 记一记 1.嘶哑: 2.汹涌: 3.悲愤: 4.温柔: 5.黎明: 6.深沉: 声音沙哑。 (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悲痛愤怒。 温和柔顺(多形容女性)。 天快要亮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