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及实践 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高秉涵的离家→回家→想家 一、离家 ———祖国为什么要统一? 二、回家 ———港澳为什么能统一? 三、想家 ———台湾为什么没统一? 一 、少小离家 1949年13岁的高秉涵跟随大批国民党官兵退居台湾。高秉涵回忆:“从到台湾那天起,就想家,想了40多年”。 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香 港 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界租期99年;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 1557年,葡萄牙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887年《中葡友好通商条约》,成为殖民地; 澳 门 台 湾 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光复,回归祖国; 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台湾,两岸分治。 实现祖国统一是解决近代领土遗留问题的必然选择 港澳问题: 殖民侵略遗留问题 台湾问题: 中国内政问题 外交途径 自己解决,决不允许干涉 二、回家是天大的事 高秉涵担任法官后,审理的第一个案子是金门逃兵案。1963年冬天,一名台湾士兵在值岗时,冒险抱了一只轮胎就跳入金门海峡,他想游回自己在厦门的家,再看一眼妈妈。可惜游了一整夜的他,被回流的海水又冲回了金门......他被判处死刑......临刑前,法官高秉涵劝其喝点酒,士兵拒绝了:“我要清清楚楚地回家,我怕我喝了酒,灵魂不认得回家的路。” 一国两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一国 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 陆 港澳台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前提和核心 主体 补充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存在哪些差异? “从历史角度看,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从现实来看,港、澳、台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经济有了较大发展,那里的人民已经习惯于那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原因 1979年元旦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1981年9月 “叶九条”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 邓小平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84年 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立法律依据。 (3)形成过程 经济制度差异、政治制度不同、思想观念差异、文化生活差异 “一国两制” (4)实践:港澳回归 1982年中英首次谈判 1984年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 1986年中葡首次谈判 1987年签署《中葡联合声》 1999年12月20日澳门顺利回归 材料一:“主权交接仪式的一整天都在下雨,但是我相信天下所有中国人都会觉得,这是为中国人洗刷耻辱的一场雨。” — —钱其琛《中国辉煌外交》 港澳回归意义: 材料二: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是国际关系史上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也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和平事业的重要贡献,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以‘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模式,树立了好的典范,这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宗道一《邓小平和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 ①洗刷了百年耻辱; ②开创了港澳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③为其他国家的和平统一做出榜样; “娘,这么几十年,我还有这个毅力,还要活着,就是为了最后能够活着见你一面,娘,你要等我活着回来。” 第一封家书 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高秉涵知道与家联系有了希望,开始寻找渠道。1979年8月最终寄出了写给母亲的 第一封家书: 1987年老兵发起自由返乡运动。阔别近40年,高秉涵返乡回到村庄,忆起当时的感受:“我几乎要休克。这就是所谓的近乡情更怯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