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表转呀转 【教材分析】 “电表转呀转”这一课以关于法拉第和亨利的科学故事为起点,然后带领同学们调查生活中最常用的电能及电器的使用情况,让同学们培养起科学技术有益于人类进步的观念。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分别是“家里的电来自哪里”、“调查家里的用电情况”。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电。电能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一种广泛使用的能量形式。但是大部分学生并不清楚电能产生的原理,本课将带领学生们了解电能产生的原理,进一步明白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并调查家里的用电情况,将学习的触角伸入生活的实际。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能从文字资料和科学图片中获取电能产生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的相关信息。 2.能根据问题制定好家庭用电情况调查计划,会对电能表正确读数,会识别并使用正确的计量单位。 3.能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并能够初步提出节能的措施。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进行科学调查以及提出改进意见过程中的乐趣,培养坚持不懈、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意识到应用能量转化的科学技术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同时懂得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三)科学知识: 1.知道生活所用的电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而产生的。 2.知道“度”是电的计量单位,它表示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1度电就是1千瓦小时。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知道生活所用的电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而产生的。 2.知道“度”是电的计量单位,它表示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1度电就是1千瓦小时。 (二)难点: 知道生活所用的电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而产生的。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法拉第发电机模型图、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的全景图。 2.几种不同规格的电能表(实物或图片)。 (二)学生准备: 准备“家庭用电情况调查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互动:电表转呀转,请问你们家的电表是不是总是转个不停?(不是)如果不是,那它在什么情况下才转?(家里用电了)电又从哪里来呢? (二)活动:家里的电来自哪里 1.回忆“电池”和“电与我们的生活”两课中的相关内容(“伏打电池”、“手摇发电”、“电从发电厂到我们家”)。 2.过渡:我们刚才所复习的这些内容属于“能量转化”的范畴。 3.阅读指南车信箱,让学生理清发电机从无到有、从弱(不如伏打电池受欢迎)到强(大规模应用)的发展的简单历程(详情见本课“课程资源”),并且要让学生明确:使发电机工作的能量,叫“机械能”(前课中已经提到)。 4.指导学生观察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的全景图: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相关问题做出推想和判断———图中的工作对象需要什么能量?输出了什么能量?实现了哪些能量的转化? (三)活动:调查家里的用电情况 1.阅读书上的调查问题表,提出任务:制定一个调查计划,对家里的用电情况展开调查。 2.技能指导:电能表的读数方法、计量单位(度、千瓦时)的认读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记录表的规范设计、数据的整理和统计等等。 3.制定调查计划。 4.布置任务:学生按要求坚持做一周的调查,调查完以后,组织全班交流。(交流的时间:和太阳能热水器制作的交流一同进行。)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让学生看指南车信箱的内容,电从哪里来?将法拉利的发电机与伏打电池相比的优劣,再引出现在的水力发电厂的图片以及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再说说核电站的工作原理,以及湘潭市怎么利用火力发电厂是怎么发电的。在探究活动二中让学生猜猜家中用了多少电,是怎么的得知呢?介绍电表,再介绍电的计量单位,告诉学生怎么看每件电器的功率(利用教室实物,如扩音器、小太阳等),再学习怎么计算电器的用电量(电量=功率×时间)。最后进入第三环节,调查家里的用电情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