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6391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1343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cover
课件18张PPT。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有关孟子和《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并尊其为“亚圣”。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行拂乱其所为 法家拂士 曾益其所不能给下列红字注音:(quǎn) (yuè)(gé)(f ú)(bì) (z ēn g)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曾 通“增”,增加 衡 通“横”,梗塞,不顺 拂 通“弼”,辅弼,辅佐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 入则无法家拂士。 一词多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 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 发闾左谪戍渔阳 --兴起,被任用 -- (花)开放 --表露,表现 --征发 发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家 --国都 --国防国第一自然段问题设计:1、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事例,运用什么样的句式?2、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什么共同点? 运用了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这六位名人的事例: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 他们虽然出身卑微,历经了苦难的磨练,但都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作为。 第二自然段归纳出了第一段的结论: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必须现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练。并指明了磨练的益处:一、是培养坚定的意志和毅力。二、是能够发展个人的才能,即治理天下的能力。 第三段论述了人处于困境才能够奋发,国无忧虑则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中心论点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 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足以使人 灭亡的道理了。文章思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共四段,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1段: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 (举例论证) 这些事例暗示: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 第2段:归纳概括第一段的事例。说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道理论证) 第二部分 第3段: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进一步阐发上述结论。 第三部分 第4段: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独成一段,鲜明突出。 文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司马迁受腐刑而作《史记》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 出狱后,发奋著书完成史记。鲁迅称 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 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音乐创作。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没有雄才大略。 ———巴尔扎克 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就越荣耀。 ———莫里哀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查尔斯·比亚德 在获得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中,如果一帆风顺,那我们将失去一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无上喜悦,只有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到达山顶的时候才会欣喜若狂。 ———海伦·凯勒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名人名言总结: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无论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课后思考: 文中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的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