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6403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七律长征 1(鲁教版)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36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七律,长征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3.指导学生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课前我们在家里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自己了解了哪些长征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讲述你收集到的长征时期的故事。     (教师补充介绍长征资料,还可以让学生借助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对长征有进一步的了解:红军长征的大致路线是: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夹金山→穿过草地→陕甘会师)   二、板书课题。红军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了陕北根据地,这时,毛泽东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七律·长征》。(教师板书课题)   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请同学们先来自己读读这首诗,要读准生字的读音,注意诗歌的朗读特点。   (一)学习本课重点生字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wēi yí)磅礴(páng bó)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二)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读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本首诗的特点:“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必须一韵到底。   (三)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特点,现在再来读读,争取读得准确通顺。   四、通读全诗,领悟情感。这首诗写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时刻,它表达了什么内容?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我们再来读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的大意。如果遇到自己难理解的诗句,可以在旁边画个“?”。   (一)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和学习伙伴交流。   (二)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全诗大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三)了解了全诗的大意,我们现在能不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五、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和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