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65279

生殖的类型[下学期]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313489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生殖,类型,学期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 ?生殖的类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无性生殖的概念、方式和实例; 2.了解有性生殖的概念和意义; 3.理解卵式生殖的过程、概念和实例。 (二)能力训练点 1.从几种无性生殖的概念、特点和实例的比较,训练学生比较分类的能力。 2.以被子植物为例阐明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以及卵式生殖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按照生殖方式进化顺序先讲无性生殖再讲有性生殖,让学生感知事物方向总是从低级向高级的方向发展,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归纳、比较、分类。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有性生殖。 [解决方法] 用仔细阅读方法感知重点,用点拨方法讲清重点,用练习题的方法巩固重点。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卵式生殖。 [解决方法] 用多媒体教学将图34团藻的卵式生殖过程的活动课件投放在银幕上,讲清卵细胞、精子、合子(或受精卵)、受精作用和卵式生殖。 3.教学疑点及解决方法 营养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优缺点。 [解决方法] 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讲清营养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优缺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目标导学法为主。 五、教具准备   被子植物双受精的录像片段;多媒体教学课件及教具等。 七、教学步骤 1.[创设情景]: 先放有关生物的生殖的录象,在以问题引入: (1)、这节课是“生殖和发育”一章的起始课,可通过提问“生物的‘生’有何含义?”引入指出“生”的含义一是“活的”、“有生命的”,即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二是指“生生不息”即通过生殖繁衍后代、延续种族。上一章学习生物的新陈代谢,本章研究生殖和发育的规律。这样引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突出生物的两大本质特征。还需要指出,本章研究的内容都涉及到当代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人口、粮食、环境和资源等问题的解决。 (2)、通过设问“生物通过什么方式来传宗接代?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何不同”,引出本节要研究的问题,即生殖的种类。 2.[新课传授]: (1)无性生殖: a.复习上一课内容:提问“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是什么?什么是有性生殖?其核心过程是什么?”随后提出问题“生物界除有性生殖外,有没有其它的生殖方式?请举例说明”,引入到无性生殖内容的教学中。由于多数学生对无性生殖了解较少,所举实例有限,且常将蒲公英种子的传播、蚯蚓的再生等,误以为是无性生殖方式,教师应注意纠正。 b.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各种无性生殖方式。 介绍分裂生殖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关于变形虫的分裂生殖的图,要求学生指出“这是哪种细胞分裂方式?这种分裂方式的重要特征是什么?分裂后形成的子代变形虫与亲代相比,大小、形状如何?”。(有学生可能提出此子代变形虫与亲代形态中不完全相同,教师应说明这是因为变形虫身体形状在不断变化的缘故。)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回答问题,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细胞有丝分裂的知识。 介绍孢子生殖时,强调孢子也是一种生殖细胞,但这种生殖细胞不经结合就直接通过有丝分裂形成新个体。绝大多数真菌以此方式繁殖后代。 介绍出芽生殖时,注意提醒学生与高等植物营养生殖中用芽繁殖的方式相区别。并简单的介绍一下植物的组织培养。 c.在学生了解各种有无性生殖方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指出各种无性生殖方式的共同点,并对照有性生殖的概念,总结无性生殖的概念,强调无性生殖只有1个亲体(母体);不产生两性生殖细胞;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一般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后代。 (2)有性生殖:(主要以学生看录象为主)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了有关花的结构,本内容也正是从被子植物的结构讲起,再到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