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654083

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教学设计+视频朗读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481137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教学设计,视频,朗读
    (课件网)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同学们,人的思想之所以能够凭借语言符号再造审美观中的形象,是因为凭借了想象。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都要倒翻过去,那白纸上的黑字再依旧翻译成具体事物。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驱遣我们的想象》。 1、给下面加线子注音 契合( )  旷远( )  苟安( ) 拘泥( ) 怅然( )  宛如( ) 汹涌( )  仿佛( )  鉴赏( ) 歌谣( )  海啸( )  驱遣( ) qì kuànɡ ɡǒu nì chànɡ wǎn yǒnɡ fú jiàn yáo xiào qiǎn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拘泥】 【契合】 【苟安】 【怅然】 【意境】 【驱遣】 【桥堍(tù) 】 【鉴赏】 【得意扬扬】 固执,不知变通。 符合;合得来,意气相投。 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形容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驱使;差遣。 桥两头靠近平地的地方。 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著有童话故事《稻草人》。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3、作者简介 《驱遣我们的想象》视频朗读欣赏 (1)歌谣先于文字出现,说明了什么? 明确:歌谣的产生,需要想象的能力,这说明想象可以脱离文字而存在。 1.自由朗读课文:细细品味作者给我们展现的语言魅力,透过文字感受到作品的温度。小组合作思考下列问题。 (2)为什么说“从外表说,就是一篇稿子,一部书,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体”? 明确:一部书、一篇稿子都是用文字记录的一种表现形式,若脱离了想象,感悟不到这些文字所描述的内涵及思想感情,那么,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些枯燥的记录符号,因此,表面上,书、稿都是许多文字的集合体。 (3)文盲能唱出未记录的歌谣说明了什么? 明确:人们的想象力可以脱离文字而存在,文艺也可不用文字做记录,文字记录是文艺的一种记录方式,也是人们产生想象的依据之一。 (4)文字一定能够将作者的感悟传递给读者吗? 明确:不一定,首先作者不一定通过文字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它受到作者水平的限制,有时出现“言不达意”的现象。其次读者对文字的兴趣、理解能力、理解角度和想象力等自身条件,可能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况。 (6)“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就无从得到这种受用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离开了想象,也就找不出意境,离开了意境,剩下的只是没有活力的文字,也就谈不上“受用”了,这充分证明了“驱遣我们的想象”的重要性。 (5)为什么说读者“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 明确:读者阅读的目的是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绝不是为了看到“冷冰冰”的文字。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7):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8~13):以诗、文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要驱遣想象力才能透过文字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14):总结观点:必须驱遣想象力,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接受美感的经验的目的。 1.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1)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2)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3)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4)我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