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655614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练习卷

日期:2025-10-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6次 大小:5944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练习
  • cover
普宁二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测练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选项填入下列表格,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1~3题。 评介类别 农作物A 农作物B 农作物C 满足程度 热量满足率 22 22 16 水分满足率 79 84 84 土壤养分满足率 84 84 84 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 76 29 42 资源利用率 光合潜力利用率 11.3 4.4 4.5 光温潜力利用率 51.0 20.2 29.0 气候潜力利用率 64.2 24.1 34.7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 76.4 28.7 41.4 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与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 ①光照 ②气温 ③降水 ④土壤 ⑤社会经济因素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2.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 A.农作物A B.农作物B C.农作物C D.农作物B和C 3.该地区可能是(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 D.河西走廊 读“我国四个地区各类耕地所占比例图”,完成4~5题。 4.据图可知(  ) A.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的地区,灌溉设施少 B.西部坡耕地面积最广 C.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最大 D.耕地比重大的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较小 5.东北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占本区比重最小,主要原因是该区(  ) A.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落后 B.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C.农作物耐旱程度最高,需水量小 D.农作物生长季节土壤湿润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6~7题。 6. 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7.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8~10题。 8.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 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 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被冲刷变薄 B.气候干旱 C.生物活动微弱 D.秸秆还田 9.d下游两岸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玉米 C.高梁 D.水稻 10.c处农业生产类型为( ) A.种植业为主 B.畜牧业为主 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D.淡水养殖业为主 11.制约下图所示区域不同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有(  ) ①甲地洪涝易发 ②乙地黑土流失 ③丙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丁地湿地萎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图示地区是我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读图,完成第12—13题。 12.图中A山脉多针叶林,B和C山脉多混交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东丰西歉、北多南少 B.纬度高低不同,热量北少南多 C.人工营林,树种不同 D.开发历史长短和生产方式不同 13.促进该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  ) A.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森林资源综合开发 C.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缩短其生长周期 D.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14~16题。 14.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 15.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16.该省区的第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