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第 19课《摸物背形》 1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本课通过摸物的形式引导学生感知物品的形状、质感、细节等特征,然后凭借记忆,运用绘画或粘土制作的形式将物品塑造出来。要求学生通过摸物对物品的形象有深入的理解,对物品的特征结构胸有成竹。凭记忆作画或制作,是熟练掌握绘画、制作技巧,加深结构理解的一种很好的手段。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绘画或黏土制作经验,但没有尝试过摸物背形的表现形式,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奇的创作体验,但也有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会感到有困难。建立的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学习摸物的方法,运用绘画或黏土制作的形式“背形”。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摸物背形的训练,积累学生的触觉经验,训练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锻炼学生表达力,培养学生对事物整体观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理解力、概括力。教学重点:通过摸物背形的练习,训练学生的触觉和造型能力。教学难点:摸物时对物品整体与局部的把握,以及如何表现出物品的主要形象与细节特征。教师准备:摸物的袋子或箱子、各种造型有特色的物品若干件、范画、范作、学生范作。学生准备:自备袋子、各种物品若干件、绘画工具或黏土。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开放式导入 一、表演与猜谜1. 故事表演师生互动共同合作表演成语故事《盲人摸象》:师头戴大象面具扮演大象,四名学生扮演盲人。师:为什么四位盲人说的大象模样都不一样呢?生:因为他们都只摸到了大象身体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大象的整体,所以他们的回答都不正确。师:是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而应看全局,那样才能全面和真实地了解事物的情况。2. 摸物猜谜师准备一个摸物箱,内装一些学生的学习用品(笔记本、笔袋、剪刀、尺子等),请学生猜一猜它们是什么?猜正确的学生可以得到所摸到物品,作为奖励。要求:上来进行摸物猜谜的学生,要边摸边用语言描述自己摸到的物品是什么样子的(形状、质感),然后说出它的名称。 师生互动学生点评 强调在摸物的时候要注重整体。 二、核心过程推进 二、游戏与尝试1. 摸物说名学生以同座位二人小组的形式,开展互动游戏———摸物说名:一名学生拿出一个装着多种小物品的袋子,另一位学生伸进袋子中摸物品,每人摸三次,要说出摸到的物品是什么,描述得详细的学生可以得到摸物明星的奖励贴纸一枚。结束后,两人相互交换玩。师请“摸物说名”环节都能猜对的学生代表说说自己摸的经验。 摸物时要注意物品的整体外形和主要特征。(板书:整体、特征)2. 摸物画形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很棒,都能准确地通过摸物的形式猜出这些物品的名称,现在老师想给大家增加难度,看看同学们能否有更好的表现———每大组请四位学生到讲台前摸物(四个袋子里各装一个物品),然后用粉笔快速地在黑板上勾画出这种物品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其余的同学在自己的抽屉里摸一摸,看看抽屉里是什么物品,并用深色的勾线笔把它的形状和特征画下来。(课前,请同座位学生相互在同桌的抽屉里放一个自己准备的小物品,不要让同桌知道,增加神秘感)3. 对物评述师请四位观察员对照同学摸出的实物,点评摸物同学背画的图形。同座位学生相互点评作业,个人对照抽屉里的物品,说说自己画的图形有什么优缺点。师结合同学们的发言和作品,总评:除了注意物品的整体外形和主要特征,我们还要更加仔细地反复摸,感受物品局部的细节部分。(板书:局部、细节) 师出示用超轻黏土制作的物品范作,介绍可以用绘画或黏土制作来“背”出物品的形。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通过摸物品感受物体形体特征,然后凭借自己的记忆用绘画或粘土制作的形式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