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683895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教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844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12课,计划经济
  • cover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这节课的内容专业色彩比较浓,涉及了许多经济学专业知识,对学生理解和接受都有较大的难度,所以在教和学双方都做一些预先准备工作。本人参考一些资料,提高自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也应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通过有关工具书查阅课文中所涉及频率较多的名词、概念等,以求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教和学的效果。 由于本课内容繁杂、时间跨度大,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进行取舍,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突出重点、难点,以达到教学目的。 2、学生分析: 现在的高中学生大多是00后人,对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些专业型概念比较陌生,应通过一些感性的图片让学生去认识,激发学生对深入探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一转变过程的学习产生较浓厚的兴趣,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过程等活动,去感受市场经济确立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可喜变化,教育学生珍惜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成绩的来之不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等基础知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理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利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方法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决定;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分析和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 2、过程与方法:搜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生活资料,讨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利弊得失,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刻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社会主义初期阶段需要长期坚持市场经济体制,使学生认识到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一百年不动摇。 4.重点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难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按照新课改精神,多向学生提供新的情景和材料,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 展示2018年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 表明了中国将改革进行到底决心和信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讲授新课】 一、概念: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1.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⑴建立: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逐渐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