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685064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3624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演变,政治制度,3课,人教,单元
  • cover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要点表述为:“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汉至元,时间跨度大,内容繁多,平铺直述,线索难以清晰,特点不易突出。教材设置了“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个子目。并通过三个子目来讲述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迁,讲述变迁中统治者不断地政策创新与调整。从秦朝初创郡县制、西汉初期的郡国并行制、宋朝权分三司再到元朝的行省制,总结出地方日益听命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从秦朝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元朝再一省制,总结出古代君权与相权在相互制约中不断调整、修复、更新中推动中华文明的不断演进。从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总结出历代选官用人制度在不断变化调整中日渐成熟,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提高了政治管理水平。但是即便这样,教材的叙述仍然是粗线条的,简单化的,这并不利于学生全面而深刻理解古代政治的演变。要把学生引向历史深处,我们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学养帮助学生拓宽理解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思维空间。 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学生初中和高一有所接触,对部分知识有初步印象,所以设计主旨是通过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调整、创新与完善,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为此我将整节课设计成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有意识的使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通过各种提问形式的设计,师生共同探究完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在体验中升华情感,在知识迁移中提升能力。 教学目标: ⑴帮助学生将秦王朝到元朝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选官用官制度)变化和创新的史实,放置于历史时空中去做具体的、动态的分析和把握,既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又能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和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⑵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引导学生尝试像历史学家一样深刻地批判性地思考历史和历史想象,并尝试作出更合理的解释,从而深刻理解古代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难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问题教学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法、图片辅助法、探究讨论法、故事讲解法等。 学法:读图识图法、自主探究法、小组互助学习法、实践演示法等。 课时计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中央集权的发展 导入新课: 秦朝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以为可以传世万代,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秦王朝二世而亡。那么刚刚建立起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不是也随着王朝的灭亡而崩溃了呢?西汉的建立者有没有把这种制度也推翻呢?请同学们翻开书,看一下第一子目作出你的回答。 【设计意图】从承上启下的角度切入,用回顾方式,将两个历史朝代结合起来导入新课,意在让同学们建立宏观的历史框架,不是孤立地看待某一历史阶段的变化,帮助学生树立整体历史观。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1.地方管理制度选择的权宜之计———郡国并行制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引言和材料1,提取材料中关于汉代地方制度的基本信息。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子爵,… 然诸侯原本以大,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