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木版画 作者 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木刻版画以刀法、材质与印法的有效整合在版画家族中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木刻版画对儿童来说,充满了神秘与挑战。儿童在制作木版画的过程中动脑又动手,不仅拓宽了艺术视野,丰富了创作手段,更多了一种审美的眼光! 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分三个页面对木版画作了全面的介绍:从木版画的工具介绍到制作方法;从黑白木刻到套色木版画的创作;从古今中外经典木版画的欣赏到木版画功能的开拓,与生活环境艺术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情境。根据木版画操作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分3-4课时完成。 学生情况:六年级儿童已初步掌握了纸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有兴趣去追求新的版画表现语言。木版画以刀代笔的创作形式,对于儿童而言往往可用“惊奇”甚至“欣喜”来形容。儿童通过奏刀向木的感性实践,在“边刻边想”中来完成对木版画刻与印的认识。教学方式、手段:直觉体验、演示与赏析、练习相结合。教师准备:椴木板、木刻刀、油墨、滚筒、宣纸等。学生准备:椴木板、木刻刀、6B铅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儿童认识木版画,体会木刻版画特有的气质和美感。过程与方法目标:儿童学会木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儿童形成细致、耐心的学习态度和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儿童初步了解木版画刻与印的制作特点,学会制作一幅木版画。教学难点:儿童对刻刀的掌控,对不同形状的刻刀锋刃在木板上留下的视觉形态,在儿童内心滋生起丰富的想象。 教学设计 一、活动同学们,这个教室的墙上挂满了画,你觉得它们与你平时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在木版上涂上油墨再印下来的画,经印制以后所产生的印痕之美,很特别,是我们徒手绘画所不能替代的,这个就是印制的美丽。 设计意图:直观感知木版画的印痕之美。二、新课 (1)出课题:这样的绘画形式叫“版画”,以木版为底版的就是“木版画”。 (2)比较一下,纸版、木版印制过后的效果一样吗?同为印制,但是因为材料的不同,印痕的美丽却绝然不同。 同学们,绘画的表现的形式很多,就版画而言,材料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美感!关键在于你是不是愿意去尝试,去改变!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木版画刻与印的制作特点及其艺术的美感。(3)体验: ①制版练习想试试在木版上画画的感觉吗?(示范1)那我们今天就以刀代笔,在这块木版上画画。这些木刻刀的刀口都不一样:刀口成三角形的为三角刀,它会在木版上留下怎样的痕迹呢?注意观察:老师是如何握刀的。 握刀时,有没有谁注意老师两手在版上是怎么摆放的呢?想一想,是为什么? (儿童尝试)同学们你们也来试试。(反馈)练习中你有些什么困难吗?(示范2)这刀口呈半圆形的为圆口刀,刀口平的为平口刀。圆口刀、平口刀在木版上又会留下怎样的痕迹呢?(儿童尝试)我们一起再来感觉一下。不同形状的刻刀锋刃在木版上留下有别于其他画种的一种肌理感。②印版练习下面我们来把这种肌理感印下来(示范)。印制时先蘸油墨,再在旁边清油墨,待滚筒上均匀地滚上油墨后,再均匀地滚在版上。取吸油墨的纸覆在版上,用小纸团打小圈圈磨印下来。(出图)同学们,将每一种刀痕组合在一起,它们也是画,每一刀都是同学们的激情!这就是木刻版画所特有的气质。设计意图:让儿童动手实践体验一次,是对木版画学习与消化的过程。在切身体验中儿童增进了对木版画制作的实践经验。(4)木版画的赏析(出图)在版上以线来造形的是阳刻法,以面来造形的是阴刻法。而在创作中,很多的时候是阴阳刻结合着来运用的。(5)木版画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