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7011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8次 大小:156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 基础达标(自主完成,二人互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肇事( ) 朱熹( ) 彷徨( )( ) 儒家( ) 接触( ) 埋没(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关键 恐惶 一帆风顺 B哲理 盲目 不知所错 C支配 尊照 格物致知 D测量 毅力 袖手旁观 3.根据句意写出成语 ①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发急或受窘。( ). ②把手揣在袖子里观看。形容置身事外而不参与,不协助。( ) ③船只扬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 ) 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平天下:扫平天下。 B一帆风顺:船挂满帆,顺水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助碍。 C彷徨:在一个地方来回走。 D治国:治理国家。 5.填空。 ①儒家经典“四书”是指《 》、《 》、《 》、《 》,“五经”是指《 》、《  》 《   》《   》。    ②《大学》中提出的   、 、 、 、 、 、 、 、 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力学基本纲领的一部分。 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选词填空。 探索 探察 探测 探讨 ①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 ),就是我们现在的所谓的实验。 ②这位先生明明是吧探察外界误认为( )自己。 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 )。 ④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 )过程的向导。 2.请说说下面剧中引号的作用。 A.引用 B。特定称谓 C。特定意义 D.表否定 E。强调 ①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 ②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 ③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中国传统教育不重视格物和致知。 B.本文主要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做比较、举例子等论证方法。 C.“格物”、“致知”出自《中庸》中的《大学》篇。 D.“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客观事物的探索”一句中“惟一”不能去掉。因为,“惟一”说明寻求真理的途径有且只有一条,如果去掉,容易使人产生有多条寻求真理的途径的误解,是语言不够严密,所以不能去掉。 4.作者所讲的“格物致知”是一种什么精神? 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阅读课文“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回答问题。 1. 何谓“格物”和“致知”? 2. 传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弊端? 3. 丁肇中针对“格物”提出了什么观点 对王阳明的“格物”实践是怎样分析的? 课外链接(直接中考) 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①几乎所有的人都察觉到,这个世界的节拍越来越快了。不停奔走的现代人已经收不拢脚步,这个世界早就变成了一个匆匆赶路的意象。 ②快,又快的好处。快速发展的高科技,快速更新的各种信息。宽带网的口号是“极速世界”。据说,现今人们每天的信息量相当于古人一年的所见所闻———这不是多活出几辈子子了吗? ③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一味地加快速度显然是不行的。到处是快餐,以及快餐式的旅游、快餐式的阅读、快餐式的家庭生活……还有那快餐式的心情!草草地掠过生活,往往会把细节当作累赘抛掉,生活便仅仅剩下了梗概。 ④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⑤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领略大自然之美。现代人旅行,从海南岛到哈尔滨,波音757只要几个小时。旅行感都还来不及出现,旅客已经从夏季飞尽了冬季。可是,呼啸的飞行既看不见长江,也看不见泰山。古人骑一头毛驴上路,写写停停地走了三个月。他们不在乎那一天抵达目的地,但他们说得出那里草长吗肥,那里逢高雪厚。小桥流水,黄土高坡,只有一程一程地慢慢走过,人们才可能真正认识江山。否则,我们只不过认识一张地图罢了。 ⑥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潜心阅读,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