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715836

浙教版科学八上 辅导讲义 第5讲:溶液及溶解度(教师版)

日期:2024-05-10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5次 大小:5249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师,溶解度,溶液,教版,讲义,辅导
  • cover
第 5 讲 溶液及溶解度 一、溶液 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溶剂 ①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②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 溶液的特点 均一性。均一是指溶液内部各处性质和组成(密度、浓度)相同; 稳定性。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混合物。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是混合物。 特别提醒:溶液一定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定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溶质是固体、气体,溶剂是液体。 两种液体互溶时,一般情况下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但有水时,不论水的多少,水是溶 剂。 水是最常见的也是较好的溶剂。日常生活中除水外,常用的溶剂有酒精、汽油、丙酮等。 特别提醒:无特殊说明,默认为溶剂是水。 悬浊液、乳浊液 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悬浮液,如泥水、血液。 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又叫乳状液,如牛奶、肥皂水。 悬浊液和乳浊液合称浊液,它们的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 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名称 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中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均一性) 均一 不均一,下沉 不均一,上浮或下沉 粒子大小 直径<1 纳米 直径> 0.1 微米 直径> 0.1 微米 二、溶解度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 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不 饱和溶液。 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标准:是否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对大多数物质来说) 特殊物质,如氢氧化钙:从饱和到不饱和需要添加溶剂或降低温度。 人们常把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称为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称为稀溶液。 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g 溶剂;③达到饱和状态;④溶质质量。 符号是 S,单位是 g。 含义:“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g”的含义在 2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31.6g 硝酸钾。 在 20℃时,硝酸钾在 100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 31.6g。 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①溶质种类 ②溶剂种类 ③温度:a. 绝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如硝酸钾、硝酸铵 少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如氯化钠(食盐) 极少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熟石灰) 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①溶质种类 ②溶剂种类 ③温度: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④压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物质的溶解性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我们将物质的溶解性分为以下四种: 溶解度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20℃溶解度 >10g 1g~10g 0.01g~1g <0.01g 三、溶解度曲线 通过实验测出物质在各个不同温度的溶解度, 运用数学方法可以绘制出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表示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曲线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的情况; 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 质的不饱和溶液。 特别提醒: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