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720297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写作扩展素材难忘点滴——记叙叙事型阅读(一)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6次 大小:2288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阅读,统编,点滴,叙事型,记叙,素材
  • cover
( 难忘点滴———记叙叙事型阅读(一) ) 包罗万象的记叙文阅读 1、记叙文六要素———文意概括。 2、记叙文的含义———词句理解。 3、记叙文的手法———修辞表达。 4、记叙文的结构———作用辨析。 5、记叙文的拓展———理解感悟。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 二、概括文章大意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概括文章大意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   答题思路 时间:一天上午九点(一个寒潮初袭的早晨) 地点:在老王家中 人物:老王 起因:老王担心在武汉的儿子而给他打电话 经过:儿子表现的不耐烦,而远在哈尔滨的老母亲也打来电话,对儿子嘘寒问暖。 结果:老王感受到生活中往往是父母对儿女牵肠挂肚,而儿女对父母少有牵挂。 手法对对碰 三、记叙文写作手法总结 对比 象征 悬念 承上启下 衬托手法 欲扬先抑 前后呼应 讽刺手法 答题思路:这篇文章全篇(或者某一处)采用了……的写作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的相关句子或对文意的概括),使文章……(写出该手法的作用) 识记:各类写作手法好处总结 1、对———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 2、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悬念———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带给读者探索与阅读的动力。 4、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面的内容,使衔接自然而不突兀,应用于过渡句和过渡段。 5、衬托手法———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6、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的特点,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7、前后照———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8、讽刺手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实战演练:《拔掉那颗蛀牙》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第一题:题目理解题 1、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意义? 答题要点 1、词语和句子在文中的所指。 2、是否使用修辞方法。 3、词语和句子的位置。 答题步骤 1、“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