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720316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写作扩展素材突破五:语文改革与国学拓展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7次 大小:883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语文,统编,七年级,下册,阅读,写作
  • cover
突破五:语文改革与国学拓展 【权威解读】语文改革 1、2016年起,语文卷分值由120分增加至150分。 2、将更加突出语文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注重同其他课程、同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2014-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 3、中小学语文教育将加重国学内容。 ———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 【语文改革】三大重点: “强文化”———文化篇 “重传统”———传统篇 “接地气”———素养篇【语文改革】应对之道+提分技巧 国学经典 国学 “国学” 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 如何省时省力学“国学”? 文化典籍———注重书本中文言文的出处,多积累文言文知识 价值观———背诵国学经典例句,进而拓展阅读国学经典篇目 国学必读书目十篇: 《论语》 《弟子规》 《孟子》 《孝经》 《诗经》 《春秋左传》 《周礼》 《礼记》 《仪礼》 《尔雅》 【语文改革】 国学经典名句赏析之《论语》 国学经典篇目简介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被誉为“千古圣人”。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国学经典名句赏析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2.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国学经典名句赏析之《礼记》 国学经典篇目简介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又叫《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二经;宋明又增加入《孟子》,于是定型为“十三经”,为士者必读之书。 国学经典名句赏析 1.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 译:所以,学后才能知道知识的不足,教后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不够深刻。知道不足了,就能自省;知道自己知识的不深刻,就能不断勉励自己。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曲礼上》 译:那些能博闻强识而且能礼让的,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称之为君子。 国学经典名句赏析之综合 国学经典名句赏析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