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720664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上:8.2.5 酸雨 教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65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牛津,上海,科学,8.2.5,酸雨,教案
  • cover
酸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测试雨水的pH,知道雨水一般为弱酸性。 2.知道酸雨的pH小于5.6,是大气污染的产物。 3.学会利用植物幼苗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能设计实验对照和实施对变量的控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有关图片和资料,了解形成酸雨的过程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初步学会对资料的选择和整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治理酸雨,并通过小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教学重难点 1.正常雨水与酸雨的测试。 2.酸雨的形成过程。 3.了解形成酸雨的过程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4.表达自己对防治酸雨的认识和观点。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测试雨水的pH 1.活动目标:通过测试雨水的pH,知道雨水一般为弱酸性。 2.学生活动。 各小组交流课外收集雨水的地点和方法,并说明本组测试到的雨水pH范围。 比较分析各组的测试结果,得出结论: (1)雨水的pH一般小于7,为弱酸性。 (2)收集雨水的时间和地点不同,测试的结果不尽相同。 教师可将各组测试的雨水pH抄写在黑板上,便于比较共同点和找出差异。 如果有小组测得雨水的pH为5-6范围或小于5,要特别询问雨水收集的时间和地点,引出酸雨。 二、活动二:酸雨与大气污染 1.活动目标:通过观看老师准备的有关酸雨资料介绍,认识酸雨的pH小于5.6,是大气污染的产物。 2.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资料,然后讨论并归纳: 什么是酸雨? 酸雨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酸雨与大气污染有什么关系? 利用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描述酸雨的形成过程。 3.视频资料:酸雨。 4.帮助学生归纳:大气污染。 5.酸雨的危害很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示研究的方法有: (1)模拟酸雨的实验探究; (2)收集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分专题研究; (3)在以后的化学学科学习中扩展和深化研究。 三、活动三:“酸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1.活动目标: (1)知道利用植物幼苗来探究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学会设计实验对照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2.学生活动。 各小组交流课外模拟实验的设计和实验结果报告。 比较分析各组的结果报告,得出结论: (1)酸雨的主要成分:稀硫酸和稀硝酸对植物幼苗的生长有害; (2)pH范围在6-7的溶液短期内不影响植物幼苗的健康生长。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报告。表扬实事求是、记录完整、设计有创意的小组。 帮助学生将实验溶液与酸雨主要成分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采用模拟的“酸雨”来进行探究活动。 强调对照组使用蒸馏水是控制变量的方法,只显示实验期内的情况,以免学生误认为要用蒸馏水来浇灌植物。 四、活动四:“酸雨的影响”图片、资料交流 1.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有关图片和资料,了解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2)初步学会对资料的选择和整理。 2.学生活动。 分专题介绍与讨论。 (1)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2)酸雨对城市建筑物的危害; (3)酸雨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4)酸雨对人体的危害; (5)酸雨危害严重的国家和地区。 事先要指导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选择和整理,要求学生介绍时用2-3句话概括。 小结:酸雨已经危害人类的生存,怎么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