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720731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上:11.2.3 近视与远视 教案

日期:2025-11-2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1559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牛津,上海,科学,11.2.3,近视,远视
  • cover
近视与远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阐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 2.能力目标:尝试进行班机近视率的调查,并提高数据处理和结论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近视和远视的成因,提高眼睛保健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2.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教师首先让学生分析课本的插图或多媒体课件,然后请学生进行描述、讨论,分析近视和远视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 双面凸透镜、白纸板、近视镜、蜡烛、火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身边事 (引入) 在引入时,教师可以依据课本的“身边事”进行引入,也可以设计其他的引入方法。例如:1.对全班同学进行视力调查,看看有多少同学有近视眼,多少同学没有,说明近视眼现象的普遍性和预防的必要性;2.用多媒体手段设置关于近视的情景,借以引出课本的话题;3.从参军等事情说起,说明良好视力的重要性。 观看教师准备的情境素材,认识良好视力的重要性,并思考近视形成的原因。 探究+大家谈 一是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找出近视眼、远视眼与正常眼的区别,成像的各自特点等。从而使学生理解近视的成因、校正方法和近视的危害。 在这种方法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近视眼的眼球成像会在视网膜的前方,远视眼的眼球成像会在视网膜的后方。 二是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或教师演示如下实验: 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白纸板上出现清晰物像时,记下蜡烛和白纸板所在的位置。 2.如果蜡烛和白纸板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换成一个凸度更大的透镜,观察白纸板上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3.移动白纸板,使蜡烛再次在白纸板上成一个清晰的物像。记下此时白纸板所在的位置。白纸板的位置和原来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由于凸透镜的凸度增大,清晰的物像出现在白纸板的哪一面? 4.在前面两项中,当晶状体的凸度变大,成像清晰度变化后,在不移动白纸板的前提下,要使物像重新变得清晰起来,上图中的眼睛应是一副近视眼镜还是一副远视眼镜呢?借班上同学的近视镜试戴一下,看看眼镜的度数不同,所成物像的清晰度是否一样。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件演示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在完成“探究竟”部分的教学以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大家谈”部分的问题,重点在于讨论“近视眼的形成和预防”的问题。 (参考:1.近视的形成过程有“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两个阶段。假性近视是由于长期部注意用眼卫生使睫状肌长期处于收缩状态,造成晶状体凸度过大。假性近视如果及时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还是可以恢复正常视力的。但是,“假性近视”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真性近视”。真性近视是由眼睛前后径变长造成的。 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教师可根据课堂上学生回答安排教学。并对学生回答得不准确之处进行纠正。造成近视眼的原因应从看书写字的距离、外界光线、用眼时间、看书时的姿势等等方面来思考。 3.预防近视要做到:要认真坚持做眼保健操;要端正读写姿势,眼与课本距离33cm左右;看书一小时后,远眺几分钟;不在强光或弱光的地方看书;不要躺、卧、走路时看书或在摇晃的车船上看书等。) 分析课本的近视和远视示意图,思考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原因。并理解两种疾病矫正方法。 亲自做实验或参考教师演示实验,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和矫正方法。 通过全班讨论完成“大家谈”的几个问题,并加深对近视眼、远视眼形成原因的理解。 知识链 在前面探究竟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基本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教师可以将相关的知识总结成一个表格,布置学生阅读课本并填充表格,以便于学生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