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723616

高中物理教科版假期作业 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Word版含解析

日期:2024-05-07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1335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中,物理,教科,假期,作业,电子
  • cover
 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多选)关于阴极射线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C ) A.阴极射线带负电 B.阴极射线带正电 C.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比荷大 D.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比荷小 解析:通过让阴极射线在电场,磁场中的偏转研究发现阴极射线带负电,而且比荷比氢原子的比荷大得多,故选项A,C正确。 2.发射阴极射线的阴极射线管中的高电压的作用是( D  ) A.使管内气体电离 B.使管内产生阴极射线 C.使管内障碍物的电势升高 D.使电子加速 解析:在阴极射线管中,阴极射线是由阴极处于炽热状态而发射的电子流,通过高电压加速而获得能量,与玻璃碰撞而产生荧光,故选项D正确。 3.下列关于电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发现电子是从研究阴极射线开始的 B.任何物质中均有电子,它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C.电子发现的意义是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本身也具有复杂的结构 D.电子是带正电的,它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方向与电场线的切线方向相同 解析: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研究表明电子是物质的组成部分,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可以再分的,故D项错误。 4.(多选)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如果两个具有相同能量的α粒子,从不同大小的角度散射出来,则散射角度大的α粒子( AD ) A.更接近原子核 B.更远离原子核 C.受到一个以上的原子核作用 D.受到原子核较大的冲量作用 解析:由于原子的体积远远大于原子核的体积,当α粒子穿越某一个原子的空间时,其他原子核距α粒子相对较远,而且其他原子核对α粒子的作用力也可以近似相互抵消,所以散射角度大的这个α粒子并非由于受到多个原子核作用,C错误;由库仑定律可知,α粒子受到的斥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α粒子距原子核越近,斥力越大,运动状态改变越大,即散射角度越大,A正确,B错误;当α粒子受到原子核较大的冲量作用时,速度的变化量就大,则散射角度就大,D正确。 5.(多选)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被称为“电子之父”,下列关于电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D ) A.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得出了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的结论,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 B.汤姆孙通过光电效应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C.电子质量是质子质量的1 836倍 D.汤姆孙通过对不同材料的阴极发出的射线的研究并研究光电效应等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 解析:汤姆孙对不同材料的阴极发出的射线进行研究均为同一种粒子———即电子,电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它的质量远小于质子质量,故选项A,D正确,B,C错误。 6.关于原子结构理论与α粒子散射实验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卢瑟福做α粒子散射实验是为了验证汤姆孙的“枣糕模型”是错 误的 B.卢瑟福认识到汤姆孙“枣糕模型”的错误后提出了“核式结构” 理论 C.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是为了验证核式结构理论的正确性 D.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 解析:卢瑟福设计的α粒子散射实验是为了探究原子内电荷的分布,并非为了验证汤姆孙模型是错误的,A错误;卢瑟福并不是认识到“枣糕模型”的错误后提出了“核式结构”理论,B错误;卢瑟福做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由实验现象而提出了“核式结构”理论,C错误,D正确。 7.(多选)如图所示是阴极射线显像管及其偏转线圈的示意图,显像管中有一个阴极,工作时它能发射阴极射线,荧光屏被阴极射线轰击就能发光。安装在管颈的偏转线圈产生偏转磁场,可以使阴极射线发生偏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 A.如果偏转线圈中没有电流,则阴极射线应该打在荧光屏正中的O点 B.如果要使阴极射线在竖直方向偏离中心,打在荧光屏上A点,则偏转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应该垂直纸面向里 C.如果要使阴极射线在竖直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