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737195

2019-2020学年辽宁省朝阳市高一(上)期中政治试卷(解析版)

日期:2024-04-28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213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19-2020,学年,辽宁省,朝阳市,高一,期中
  • cover
2019-2020学年辽宁省朝阳市高一(上)期中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4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阪泉之战(与炎帝的战争)中,经“三战然后得其志”,黄帝、炎帝连同分别从属于他们的一些部落结成联盟,确立了黄帝的领导地位。据此完成1~2题。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这是阪泉之战的背景,从社会发展形态看,这一背景大约是处于(  ) A.旧石器时代 B.原始社会末期 C.新石器时代 D.农耕文明时代 2.《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阪泉之战(与炎帝的战争)中,经“三战然后得其志”,黄帝、炎帝连同分别从属于他们的一些部落结成联盟,确立了黄帝的领导地位。据此完成1~2题。 黄帝领导下的部落联盟里,人们劳动的特点是(  ) A.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 B.以部落为单位进行共同劳动 C.私人所有代替共同所有 D.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个体劳动 3.(2分)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剥削替代了平等,专政替代了民主,在看似倒退的压迫、剥削背后是人类社会向前走了一大步。这一大步体现在(  ) ①私有制使奴隶主成为文化的创造主体,让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 ②金属工具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推动人类迈入文明时代 ④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促进了社会的分化和分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  ) ①从阶级关系看,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②表现为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以解决 ③是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④会导致社会生产的绝对过剩,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分)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实验最终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宣告破产。该实验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公社成员的生产只为满足本社成员的需要,导致公社产品品种少、数量少,分配非常艰难,还有很多人竞争轻松的脑力工作,逃避重体力工作等。“新和谐公社”实验及其破产(  ) ①表明劳动者素质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②印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③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④积累的经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依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分)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后,海涅立即写诗表示声援,“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三重的诅咒”。海涅的《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反映的是阶级觉醒的战斗呼喊。该诗反映的背景事件(  ) ①是工人阶级寻求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阶级斗争 ②标示着工人阶级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 ③反映了工人阶级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④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各自的角度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据此完成7~8题。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而不是所谓的“天才人物”,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此可见,唯物史观(  ) ①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否定“天才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④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各自的角度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