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案(鲁教版必修一) 第二单元 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 2. 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掌握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在活动中锻炼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仔细阅读图2-4-2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归纳各气候类型在气温和降水上的数值特征和变化规律,掌握每种气候的特点;通过对不同纬度和同一纬度不同气候类型的比较,分析概括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采用“缩小范围法”分四步判读气候类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理解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明确事物之间具有联系性的哲学思想。 2. 通过对气候类型判读的步骤和方法的学习,认识到做事情要按科学的方法进行。 【教学重点】: 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掌握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教学方法】: 1.此节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活动单元,宜采用导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在先,教师的归纳小结在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世界各地的气候复杂多样,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亚马孙平原全年高温多雨;我国西北地区有句气候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云贵高原气候谚语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些谚语告诉我们,祖国各地气候差异很大。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景观图,试着说出是在什么气候条件下发育而成的。 【课件展示】头脑风暴:分小组讨论回答,并重点探讨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件展示】:1、气候特征的探索 [活动设计] : 全班分成七个小组抽签后在图2-4-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上找到自己考察的城市(A———G),然后结合图2-4-2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了解该城市的气候类型,分析该城市气温降水变化规律,完成表格,并探索成因。 地点 气候类型 最冷月(冬季代表月)平均气温及特征 最热月(夏季代表月)平均气温及特征 降水的季节分配 气温与降水的组合 A B C(本地) 亚热带季风气候 约2度温和 约28度高温 集中在夏季 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D E F G 2、气候成因的探索 [活动设计]:教师提问,让学生分析说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A地到B地再到D地,气温降低主要是什么原因?总结太阳辐射影响 F地与D地,D地的纬度稍高,最热月气温为什么D地高?总结下垫面影响 B地与C地、G地与F地为什么降水的季节分配差异那么大?总结大气环流影响 【课件展示】: 温带海洋性气候F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G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B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C 三峡建成对周围地区气候有影响吗?总结人类活动影响 【课件展示】:教师总结某地气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太阳辐射———影响地表气温最基本的因素 ●下垫面的性质———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⑴海陆因素:如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差异 ⑵地形因素:如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暖湿气流迎风坡降水多,高大山地地形阻挡气流等。 ⑶地面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影响气温高低。 ⑷植被覆盖状况:同纬度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地区比裸地气温变化要和缓。 ⑸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大气环流———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分布,显著影响各地气候 ●人类活动———在生产、生活中对气候产生影响 小结:某地气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因素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人类活动既能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又能直接影响气候。在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