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763234

(新教材)人教版生物2020高一寒假20天提升作业 第13天——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含答案)

日期:2024-06-08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3876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活化,化学反应,降低,13天,提升,作业
    高一年级20天轻松提升生物第13天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细胞代谢离不开酶,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B.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C.酶提供反应开始时所需的活化能 D.任何一个细胞都能产生酶 2.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过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来,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使金属笼里的肉块消失的是胃里的化学物质 B.本实验结果不能说明胃对食物只有化学性消化 C.为验证实验结论可将胃液提取出来,单独与肉块进行混合,观察肉块是否消失 D.本实验结果说明将肉块分解的是胃里的蛋白酶 3.下列有关酶的作用及本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酶一定是以氨基酸为原料,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B.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会改变产物最终的量 C.酶是大分子物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都能呈现紫色 D.酶的组成元素一定有C、H、O、N、P 4.如图向含有过氧化氢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观察点燃的卫生香燃烧情况,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上述反应中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B.该实验能证明酶比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高 C.该实验如果试管1中过氧化氢溶液的量比试管2中多一些,则实验设计不合理 D.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肝脏质量的变化 5.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的变化情况,则A、B、C所代表的条件依次为 (  ) A.有无机催化剂催化,有酶催化,无催化剂催化 B.有酶催化,无催化剂催化,有无机催化剂催化 C.无催化剂催化,有无机催化剂催化,有酶催化 D.有酶催化,有无机催化剂催化,无催化剂催化 6.下列关于酶的专一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不能催化其他类型的化学反应 B.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C.催化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 D.二肽酶能催化由不同氨基酸脱水缩合成的二肽的水解 7.如图表示胃蛋白酶活性与温度、pH之间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 B.据图推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是37 ℃左右 C.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D.该胃蛋白酶最适pH是3 8.现有3支洁净试管甲、乙、丙,先向试管内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如图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甲试管与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甲试管与丙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D.实验结果是乙试管与丙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9.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组别 ① ② ③ 3%淀粉溶液 2 mL 2 mL 2 mL 2%α-淀粉酶溶液 1 mL 1 mL 1 mL 反应温度 0 °C 60 °C 100 °C 碘液 2滴 2滴 2滴 A.本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B.α—淀粉酶的浓度是本实验中的无关变量 C.淀粉溶液和酶溶液需分别调到相应温度后再混合 D.①③组结果均出现蓝色,说明酶彻底失活 10.将2 mL新鲜的唾液与5 mL 5%的淀粉溶液混合,保温于37 ℃恒温箱中,测得产物生成速率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15 min时,即使加入淀粉溶液,也不会有麦芽糖生成 B.10~15 min,麦芽糖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酶活性降低 C.0~5 min,底物足量,若增加唾液的量,麦芽糖的生成速率可能还会提高 D.15 min后,向试管中滴加斐林试剂,在常温下溶液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11.下列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变成蓝色的是 (  ) 试管号 试管中的内容物 条件 1 2 mL淀粉溶液+2 mL唾液 37 ℃,5 min 2 2 mL淀粉溶液+2 mL清水 37 ℃,5 min 3 2 mL淀粉溶液+2 mL稀释的唾液 37 ℃,5 min 4 2 mL淀粉溶液+2 mL唾液 95 ℃,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