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777083

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课件(20张PPT)

日期:2025-04-21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89000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综合,探究,探讨,乾隆,盛世,危机
  • cover
(课件网)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材料一:乾隆中期,清政府在有效抵御沙俄和西方殖民者入侵基础上,平定天山南北叛乱,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 材料二:乾隆时期精耕细作技术和高产作物的种植得到大规模推广,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这使得中国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仍能以约9亿亩耕地养活3亿左右人口,长期保持国家稳定。 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 农耕文明鼎盛 材料三:18世纪末,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所占份额超过欧洲5个百分点,大约相当于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中国的GDP在世界总份额中占到将近1/3. 材料四:乾隆时期,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对中国古代文化作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总结,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文化工程。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也成书于这一时期。 经济总量巨大 文化繁荣 是什么事件改变了马戛尔尼的中国观? 《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盛行以来,中国一直被西方社会看作是遍地黄金、政治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在17~18世纪长达100多年的“中国热”期间,欧洲涌现出了对中国充满好感的“中国迷”,马戛尔尼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然而他对清廷“破冰之旅”的失败根本性地改变了欧洲人的中国富强文明观。 从马戛尔尼访华看 乾隆盛世的危机 乔治?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1733—1806),英国外交官、勋爵,曾任驻俄公使,与俄国签订了十分有利于英国的商务条约,以后又历任格林纳达总督和英属印度马德拉斯总督。受英国议会和国王乔治三世派遣,于1792年以庆贺乾隆寿辰为由出使中国。 礼品清单 马戛尔尼携带这些礼品的用意何在? 枪支 景泰蓝 秒表 金冠钟架 宣纸 显示西方工业文明的先进,表示通好诚意,以期改善中英关系,打开中国市场。 英国使团用丰厚的礼品,展示其工业化成果,以示真诚,从而达成英王信函中“发扬两国利益邦交,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意愿。 但清政府却将英使当作周边国家的“贡使”来迎接,也就是英使是来向中国皇帝进贡的。迎接英使的船上就挂着“贡使”的旗帜。告示中写到:“天朝盛德四海,西夷英吉利国万里来朝。” 双方准备 礼节冲突 乾隆帝认为马戛尔尼身材高大,自己则相对显得单薄,他告诉画师,在中国画的传统中,帝王要高大,使节要渺小,于是画师立即照乾隆帝的要求修改了画面,以免激怒这位帝王。 马戛尔尼在给乾隆帝祝寿中提出了哪些要求? 1、开放通商口岸 2、将舟山附近一海岛割让给英国人居住和存货 探究:对于马戛尔尼的要求,如果让你处理,你会如何回复应对? 区别对待,在领土方面要求断然回绝,对改善贸易的要求,结合实际积极应对,不应该闭关自守。 清廷的回答 乾隆帝宣称:“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必画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无。尔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买卖,此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领土: 维护了国家主权,抵制了殖民主义的侵略。 盲目自信,闭关自守使中国失去了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机遇。 通商: 马戛尔尼中英见闻 中国 英国 英国 中国 马戛尔尼中英见闻 马戛尔尼中英见闻 此辈宽衣大袖之兵队,所用军器又不过是刀、枪、弓、矢之属,一旦不幸,洋兵长驱而来,此辈果能抵抗与否?(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 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的发展,其军事实力大增,拥有强大的海上舰队,其船坚炮利,几乎没有任何大国敢与之挑战。 马戛尔尼访华以失败而告终。1794年9月,马戛尔尼回到英国,向国王和议会呈送了一份使华报告。假如你是马戛尔尼,请你从政治、经济、外交、思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