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00056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速度 教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241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第二
  • cover
课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第二节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的器材以及使用方法。? (3)学会速度单位的换算,并初步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知道常见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2)学会用秒表和刻度尺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3)学习自主设计表格,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规范化指导,并鼓励不同的表格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课本P110-111“生活.物理.社会”我国体育健儿2008年以来奥运会竞速项目中的娇人成绩,领略优秀运动员超人的速度给国家所带来的容誉,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教学重点 速度的定义式,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及计算,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 (1)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2)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 教具准备 秒表、刻度尺、大小不同的两个纸锥 预习提示 要求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内容 先学后教 小组合作 个人复备 一、引入:用视频“猎豹出击”与“蜗牛爬行”引入。 二、新课教学: 1、活动一: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演示: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纸锥由同一高度释放,比较哪个纸锥下落较快。 提问:(1)哪个纸锥下落快,你是怎么判断的? (2)你还有没有其它判断快慢的方法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两个问题。 举例并提问:如果甲纸锥从10m高度下落到地面用时5s,乙纸锥从8m高度下落到地面用时2s,你又如何判断它们的快慢呢?(换算成“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变形 引导:路程s的国际单位是m,时间t的国际单位是s,那么v的单位应该用什么呢?(学生自学课本P109回答)。 (4)单位:m/s , km/h , cm/s 。 (5)单位换算:1m/s=3.6km/h , 1m/s=100cm/s 。 (讲解1m/s换算为km/h和cm/s的过程) 练习:10m/s= km/h, 20m/s= km/h, 108km/h= m/s, 10m/s= cm/s, 2000cm/s= m/s. 让学生了解课本图5-20一些物体的速度,根据速度定义讲解:图中女孩步行速度为1.4m/s表示什么意义后提问其他同学不同速度表示的意义。 3、活动二: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学习卡第三部中的问题。(对设计表格给出提示。) 实验:请两位同学帮忙测量纸锥下落的路程和时间并记录。 请同学们根据速度计算公式分别计算两个纸锥下落的速度。展示个别同学的计算过程。 师讲:计算题解题步骤及注意事项。(板书) (除了刚才的方法测量速度以外,还有可以直接显示物体运动速度的仪表,如: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表。) 4、投影课本图5-22,提问: (1)你能从图中获取那些信息? (2)该车从此地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 引导学生根据速度定义写出计算公式。 先学后教 小组合作 个人复备 展示学生书写解题过程。 5、课后阅读P110-111“生活.物理.社会”内容激发学生顽强拼搏精神。 三、小结: 1、速度的定义。 2、速度的计算公式。 3、计算过程及注意事项。 四、作业:课本P112 1、2题。 板书设计 二、速度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相同路程比时间。 3、公式: 变形 2、相同时间比路程。 4、单位:m/s 、 km/h 、 cm/s 二、速度: 5、单位换算:1m/s=3.6km/h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m/s=100cm/s 教后反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