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05606

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惠崇春江晚景》教案+课件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104197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惠崇春江晚景,教案,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会认“蒌、蒿、豚”3个生字,会写“芦、芽”等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重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 难点 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春景图,引出《春江晚景》图。 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简介惠崇:(课件出示)惠崇,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2)指导识字:惠 崇(3)讲故事。(4)简介诗人苏轼:(课件出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1.欣赏春景图。 2.听故事兴趣盎然。 3.识字。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承接上节课教学内容,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春景图”引出《春江晚景》图,然后通过小故事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讲授新课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诗。 要求:对照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汇报读。 要求:声音洪亮、读正确。3.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学习古诗前两句(课件出示:)。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指名读 (2)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边读边想,你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师生交流,师归纳。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4)指导朗读:想想诗句意境,指导朗读。 2.学习古诗后两句(课件出:)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重点词语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诗意: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豚将要逆流而上产卵的季节。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4.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的景物不是画面上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一句描写的景物不是画面上的,而是由此情景想到的,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惠 崇 芦 芽 短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惠”字的右上没有点,中间的提上有 一点。 (2)“芦”字下面是个“户”,不是“卢”。 (3)“崇 芦 芽”都是上窄下宽,“惠”上 宽下窄。(4)“短”这类字左部偏旁短小,书写时要将左偏旁写在中部偏上位置,否则重心不平稳。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诗。 2.汇报读。3.读出节奏。 学习古诗:朗读,理解,想象,交流。 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初读古诗,解决所有的障碍。】 【设计意图: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就是说,要能从诗中读出画面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课堂小结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