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11077

1 《邓稼先》2课时课件+教案+导学案+练习+素材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视频 查看:83次 大小:281918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邓稼先,课时,课件,教案,导学案,练习
    (课件网) 1 邓稼先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几代热血男儿的奋勇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傲骨铮铮,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样的人才是“中国男儿”。? 新课导入 点击播放视频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 了解“两弹一星” 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导弹发射瞬间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神舟六号火箭升空 神舟七号火箭升空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人物传记,是一位蜚声世界半世纪的科学家,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为另外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撰写的回忆录。赞美了他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的优秀品质。这两位科学家分别是杨振宁和邓稼先。 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1.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掌握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3.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写作背景 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历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 作者简介 邓稼先 (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人物简介 氢弹 懈怠 癌症 署名 交瘁 奠基 开拓 元勋 难堪 孕育 选聘 无垠 夐 黯兮 鲜为人知 日曛 挚友 妇孺皆知 qīng xiè ái shǔ cuì xūn tuò diàn kān yùn pìn yín xiòng àn xī xiǎn xūn zhì rú 字词检查 宰割: 比喻侵害,压迫,剥削。 筹划: 想办法,定计划。 彷徨: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仰慕: 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鲜为人知: 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 承当得起,不愧这个称号。 元勋: 立了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的力量。 疾走。 锋芒毕露: 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懂得。 妇孺皆知: 妇女儿童都知道。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铤: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