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13339

【解析版】四川省乐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日期:2024-06-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1843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解析,四川省,乐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
  • cover
乐山市高中2020届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2019年7月2日上午8:30-11:00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以“重大” 完整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应该包括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三个部分,三位一体,缺一不可。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工程,只要史观明确、群策群力、舍得付出,相对来说容易办到。唯有重大美术创作,评判尺度宽泛、模糊,一直以来缺乏清晰阐释。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可以直觉地指向为以美术创作工程方式描绘的重大历史题材,或者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重大工程,更应该升华为关于历史题材的、工程级别的重大创作。 一般而言,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选择的艺术家,都是基本功扎实的行业佼佼者。他们创作出人物繁多、场面宏大、气势震撼的作品,并非难事。可重大美术创作,假若没有艺术上的突破与创新作为支撑,只是罗列图像、虚构细节、炫耀技术,扎实的基本功也可能起到反作用———越是人物繁多、场面宏大的作品,越容易给人以浮光掠影、空洞无物、虚张声势之感。一旦失去艺术含金量的支撑,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便很容易沦落为通史背景的插图,放在展厅里观众所能感叹的,大概也就是形式的“重”和画幅的“大”。 重大历史题材,往往关注的都是历史的转折,关键点都在于突破,都是以创新方式、提出最佳解决方案。相关美术创作,也必须在艺术上有所建树———以艺术突破的方式,匹配历史突破的重大时刻。历史是过去式,只有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创作,才能够打破时间的禁锢,把历史瞬间变成艺术永恒。这实在是艺术的魅力,亦为艺术的能事。因此,可以称之为重大美术创作的作品,绝不是仅仅勉强满足形式和内容的要求。它们需要于精神、品格、品质方面,与重大历史题材相契合,才堪称肩负“重大”二字。 比如,董希文创作的《开国大典》,在写实油画基础上,加入传统装饰性因素,获得广泛赞誉,成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再比如,集体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把中西方雕塑的成就,成功与现实主义题材结合起来,创作出既恢弘凝重,又激烈昂扬的艺术典范。类似作品,还有许多许多。它们都遵循艺术创作规律,不单单情真格高、技艺卓绝,更强调了突破与创新。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当之无愧。 今天,绝大多数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依旧选择中国画、油画、雕塑等经典门类,略显保守。我理解,一方面平面和静态的创作,容易作出评判和获得响应;另一方面组织者和艺术家,可能还是希望复制曾经的模式,以获得操作的安全感。但如此行事,也容易放大模式化的弊端,忽略甚至切断更大范围的、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种种可能性。一旦“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合力,就谈不上与时俱进,即使出现一些优秀作品,与巨大投入相比,仍然不成比例。站在责任和担当的角度,面对时代一直期待的文艺创作之高峰,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应该更有所作为。 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需要更广阔、更自由的创作空间;需要摒弃陈规旧习,不束手束脚,接受挑战和充满自信地大展拳脚;需要以新颖、多样和多元的艺术状态呈现。何以“重大”,不就是源自突破与创新? 摘编自《论美术界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热潮》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重大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