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16836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题(含答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276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答案,检测,单元,第一
  • cover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春秋战国时期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日益破坏,其根本因素是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私田增多 C.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 D.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 2.清《续通典?食货》记载:交子……肇因始于宋代巴蜀之铜钱与铁钱混用过于笨重而不便于携带,后因民间交子铺户印制杂乱、无法兑现及诈伪问题,“争讼数起”,于是益州知州张咏指定专由16户富商特许经营,严禁民间私造。宋仁宗时,设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使之成为官方货币。材料反映出当时 A.宋代地方具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 B.当地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 C.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 D.政府管办专营能彻底避免民间纠纷 3.《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 A.禅让制 B.世袭制 C.氏族公有制 D.私有制 4.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上奏乾隆皇帝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卖与各行商转售外夷。”据此可知,当时 A.政府阻挠农产品的商品化 B.农民弃农经商的现象严重 C.官员鼓励海外贸易的活动 D.市场扩大推动桑蚕业发展 5.清朝在制订本国商人出海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而在制订外商来华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则是“怀柔远人”的思想。这反映出当时 A.传统观念制约经济发展 B.闭关锁国政策发生变异 C.外商来华得到政府鼓励 D.制度更新助推社会转型 6.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 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C.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D.商业的繁荣发展 7.北魏实行的均田制的性质是 A.封建土地国家制度 B.地主土地私有制 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 8.汉高祖刘邦曾下诏,令兵解甲归田,赐以田宅,允许在战争中流亡山泽的人还乡,恢复其田宅爵位。汉高祖这一措施有利于 A.增加自耕农所占的比重 B.提高民众的政治地位 C.促进商业的恢复与发展 D.削弱豪强地主的势力 9.唐韩愈《寄卢仝》诗中写道:“国家丁口连四海,岂无农夫亲耒耜。”这里的“耒耜”是指 A.生产工具 B.作战武器 C.生活用具 D.祭坛礼器 10.《汉书·食货志》引李悝语:“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脆弱、封闭 D.自给自足 11.两宋时期,各地先后兴起的市镇超过了3600处。作为新兴的农村商业中心,市镇并不以政治中心为依托,而是基于商业和市场活动兴起,又以商品经济体的形式发展,因而具有鲜明的经济中心的特征。这种情况表明,两宋时期 A.乡村经济进行自我调整和创新 B.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 C.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D.城乡之间开始出现商品交换活动 12.宋代的“苏湖熟,天下足”,到明清时变为“湖广熟,天下足”,17世纪后江南地区成为缺粮区,18世纪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这表明江南地区 A.失去经济中心的地位 B.工商业获得较大发展 C.深受世界市场的影响 D.经济结构日趋单一化 13.传统科举落第文士,大多做教书先生或回家种地。到了明朝又多新的出路,比如可以给官员做师爷,给商人做参谋,甚至还可以去戏班子写戏。据此可知明代 A.商品经济繁荣 B.戏曲备受士人推崇 C.科举制度衰落 D.社会等级秩序混乱 14.黄梅戏《天仙配》的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A.男耕女织 B.夫妻恩爱 C.农业重要 D.生活富足 15.清朝长期实行闭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