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22378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 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青岛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338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啤酒,生产
  • cover
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从知识的整体构架及内容关联性角度出发,为减缓学生认知坡度,本课内容是在学习比的意义及组成、化简比、求比值等概念基础上,并以比例的意义为生长点进行知识深化和发展。并且,为后续学习解比例、以及比例的应用(比例尺、用比例解决问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知识做铺垫。教材首先介绍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然后通过观察与验证发现规律: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比例是否存在。因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数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不同领域知识的有机融合,教材内容真正发挥数形结合的作用,进一步体会比例的意义。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是采取“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及情感体验。具体来说:在探究计算的基础上,利用已知知识,依据问题线索,利用不完全归纳法与完全归纳法相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展开层层探究,使得学生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并在教师有效引导下,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整体教学过程注重加强对新知的严谨性与逻辑性理解,侧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知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观察、猜想、交流、分析、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比例的基本性质探究过程,渗透有序思考、不完全归纳法与完全归纳法等数学方法,感受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体会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发现探究学习的快乐与价值,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学科精神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探究及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法】本课采用探究法、讨论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科的基本构架为基础,放手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体验和思维方式,通过观察、计算、探究、讨论、比较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学法】 自主学习法: 让学生通过发现寻找问题,层层探究,归纳和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现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不完全归纳法与完全归纳法综合演绎知识的推导过程,并利用观察、发现、思考并逻辑验证等过程发现及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合作讨论法:《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如在探究、发现、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合作交流与协同发展;同时,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和个人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基础能力中等,平时上课发言的学生不是很多,对于学习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学习是第一次接触,因而,注重挖掘概念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同时,拓展概念外延,提升知识应用。同时,考虑本课知识内容难度不大,学生领会能力和掌握情况应该比较完备。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预设】 复习旧知,嫁接支点 师出示数字卡片“2、3、4、6”。 (一)师:同学们,能利用上面的数字创设比吗? 学生创设比(如2:3)。 引申问题:如何创设比? 生:随意两个数字中间填上比号。 (二)师:同学们,还能创设比例吗? 生尝试调换数字位置,创设比例。 学生试写。预设: 6:3=4:2 4:2=6:3 3:2=6:4 2:3=4:6 师生通过创设比例,引申思考:是不是随意在四个数中填上比号和等号,就可以形成比例? 1.问:怎样找到比例? 学生讨论,发现检验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求比值是否相等”寻找比例; 方法二:利用“化简比是否相同”寻找比例。 发现:比和比例是数学中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