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2409

生物:5.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3)

日期:2024-05-1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192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新人教,人教,必修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1、 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本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加深对种群、群落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内容的基础。而通过本节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系统分析的方法,建构模型的学习方法有积极意义,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观察、阅读、分析、归纳、推理、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志奠定基础。 3、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师生、生生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难点是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因此,课堂教学的关键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寻找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联系,在讨论中体验物质与能量这一纽带的存在,从而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四、教法 建构主义认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结合本节内容,教师通过图、文、科学事件等创设教学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思维,在思考中形成生态系统概念,构建生态系统结构。 5、 学法 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运用多媒体课件,着力引导创新学生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结合情景,倡引以探究、发现、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六、教学程序 教学阶段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教学依据 科学事件,导入新课 展示“生物圈Ⅱ”失败事件,质疑失败原因科。 观看幻灯片。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 提出课题,明确目标 亮标 阅读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 图片展示,回顾概念 展示6种类型生态系统,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组成要素。练习巩固,指导解法。 观看幻灯片。 认识生态系统。 符合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主动探索、师生交流、探究生态系统的成分 1、小组汇报稻田、池塘生态系统的调查结果。质疑:2、你调查的生态系统中除了水外,还有哪些非生物的成分?它们能没有吗?3、每种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是什么?判断各种生物的营养方式。 4、阅读教材,分析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的作用,将它们进行归类。展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个案分析。习题训练:1、有人说,细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试讨论。2、某正方观点认为: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生产者和分解者 ;而反方认为,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