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 单元内容: 表演《我是中国人》《京调》 聆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京调》 单元目标: 1、能随京剧《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模唱,并做几个京剧的造型动作。 2、能听出乐曲《京调》两个不同情绪的乐段,并能听辨出《京调》旋律取材于京剧唱腔《苏三起解》中的片段。 3、在唱演歌曲《我是中国人》和《京调》时,能表现出歌曲的京腔京韵。并背唱歌曲《我是中国人》。 4、乐于用合作的方式,参与京剧“锣鼓经”的表演活动。并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一段。 教材分析: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是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一个唱腔选段,主要歌颂了在恶劣环境下与伤病、饥饿及敌人斗争的英雄气概。《我是中国人》这是一首曲调根据京剧曲牌中典型的西皮流水的音调缀成的戏歌。全曲唱词简短、朗朗上口,曲调的运腔十分口语化,它热情地颂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京调》是根据器乐曲《京调》主题音乐填词而来,在旋律、节奏上作了一些简化,易于学生演唱,容易上口。歌词短小精炼,却能把京剧的行当、脸谱、表演形式以及乐队伴奏形式等知识蕴含其中。 课时分配:3课时 第1课时 《京韵》教学设计 课 题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棵松》 课 型 聆听 案 序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歌曲感受中国戏曲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了解京剧和粤剧的一些特点和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的主要戏种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京剧和粤剧的演唱特点和表现手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电子琴 学生准备:课本 教 学 过 程 个人分析与修改 一、导入: 上节课我请同学们收集了查找了戏曲种类以及相关知识的资料,你们都找了些什么?大家能不能说一说? 师补充介绍: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另外,“京剧”也是一个网络用词,意思同“惊惧 二、新课: 1、今天我们来听两首不同戏种的乐曲,老师先不说,考考同学们能不能分辨是那个戏种。 首先来听《要学泰山顶上一棵松》。再听一听《蝶双飞》 2、生说 听出来了吗?说来说一说。 《要学泰山顶上一棵松》是京剧,你听出来了,从哪里听出来的? 师介绍: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是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一个选段,表现了指导员郭建光和众伤病员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顽强斗争的坚定意志和崇高革命精神。此段唱腔没有按传统京剧程式设计,而是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进行创作的。唱段开始用了西皮导板,一句庄严有力的引子 —、把听众带入一个严峻的暴风雨来临的险境之中,面对这恶劣的环境,指导员郭建光的一段唱腔,唱出了这一唱段的主题思想———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这个动机庄严自信,体现出一个革命军人的威严气质,整个行腔豪迈、坚定有力,慷慨激昂,非常富有号召力,从唱段一开始就掀起一个小高潮。一段打击乐之后是十八个伤病员战士的齐唱,一板一眼的快板,行腔由这个动机开始,从高音区转人中低音区,显得内在有力,然后逐渐向中高音区发展,到“也难轰”,长气息的拖腔,力度的加强,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接着在一段打击乐之后,唱腔的语气更加坚定有力,最后停在高音区,把音乐推向全曲的高潮结束。这是众战士铿锵有力的誓言,是对指导员发出的号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的有力回应。全曲表现了一种英雄气概,使歌者、听者如身临其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3、大家读一读关于《沙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