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27437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下册15*《无言之美》教案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178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语文
  • cover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下册15.《无言之美》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2.把握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3.细心体味“言”与“意”的关系,深入理解,体会“无言之美”。    4.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举例论证的方法,读懂议论文,理解议论文。 2.理解,体会“无言之美”。 教学难点: 1.细心体味“言”与“意”的关系。 2.揣摩议论文中的精彩论证方式。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各种精彩文章评论中我们经常看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类句子,那么,何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言不及义”“言不尽意”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去学习朱光潜先生的《无言之美》,细细体味语言的魅力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目标导学二:把握行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明确: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请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明确:用一句话概括言与意的关系,即“言不尽意”。 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明确: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 明确:“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意思是意志不能也无必要全部清楚地用言语表现出来,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志也能达到美。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 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 (2)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 (3)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 (4)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提示: 本文读来有一定深度,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理清论证思路,教师宜将上述问题先行展示,让学生在阅读预习的过程中寻找答案,从而把握文本写作思路。 6.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明确: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须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 目标导学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