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31658

教科版最新四下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课件+微课+实验记录单(共22张PPT)

日期:2024-06-07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视频 查看:42次 大小:152603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科,微课,PPT,22张,记录,实验
    附表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活动记录单 第( )组 带电物体相接近 观察到的现象 电荷之间的作用 梳过干燥头发的梳子 干燥的头发 与毛皮摩擦过的气球 干燥的头发 与皮毛摩擦过的气球 与皮毛摩擦过的气球 (课件网)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二 一、聚焦 你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 请你找找身边的静电现象 实验材料:塑料梳子、碎纸片、泡沫球 你是怎么做的? 你怎么知道它带上静电了? 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静电现象? 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静电现象? 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与非生物。 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静电的形成 二、探索:认识电荷 物体中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物体就不显示带电了。 — + 物体带有不同的电荷,那电荷与电荷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相互作用呢? 二、探索: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一:用毛皮摩擦充气气球后,再用这个气球的摩擦面靠近头发,观察现象。 活动二:用毛皮摩擦两个相互靠近的气球接触部位,观察现象。 请完成以下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三、研讨:让电荷流动起来 我想让小灯泡正常工作,我需要什么? 要让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动力,二是电路。 电池:为电荷的流动提供动力。 电路:为电荷的流动提供通路。 三、研讨:让电荷流动起来   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等电器元件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四、拓展:静电乐趣多 静电乐趣多 四、拓展:静电危害大 四、拓展:静电危害大 四、拓展:静电危害大 四、拓展:静电危害大 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消除静电呢? 课后小结 身边的静电现象 1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2 让电荷流动起来 3 静电危害 4 重点回顾 物体中存在两种电荷: 正电荷 负电荷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课后习题 1.下列天气中,最容易出现静电现象的是( )。 A.潮湿而温暖的天气 B.潮湿而寒冷的天气 C.干燥而寒冷的天气 C 课后习题 2.通常人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这是因为( )。 A.物体中没有电荷 B.物体中的电荷时刻在转移 C.物体所带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C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材简析】 本课是单元起始课。静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教材从这一现象出发,引领学生通过实验解释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初步了解了形成电流的条件。 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通过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可以吸引碎纸片的现象引出静电现象,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过的静电现象,从而对静电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二部分:认识不同的电荷。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不带电这一现象,寻求合理的解释,并引入电荷概念。然后将两个摩擦后的气球相互靠近,观察现象,并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推导出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第三部分:让电荷流动起来。引入电流的概念和形成电流的条件,为后续通路、断路、短路等概念的教学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认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不难的。但因为电荷看不见摸不着,要解释产生静电的原因确实有不小的难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利用一个个有趣的小实验将电荷“可视化”,帮助学生理解产生静电的本质原因。然而,物体在经过摩擦以后带的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难上加难。学生在前期已学习过不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有一定的了解,这一规律运用到正负电荷之间,具有正向迁移的作用。我们再结合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配以形象生动的图文解释,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生活中有许多静电现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