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43647

北师大版8下物理 9.3功 教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156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北师大,8下,物理,教案
  • cover
第1节 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 3.学会功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绳、小车。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新课引入 一、力学中功的含义 2.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提问: 1、力的三要素是指哪些? 2、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 3、力作用在物体上会怎样 ( 产生什么效果 ) ? 生活中的功有“贡献”、“功劳”等丰富的意思,力学中的功吸收了生活中功的意思,但它也有着更为特殊的含义。 斜面探究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举多个例子,要求学生判断是否做功。 (多媒体课件演示) ⑴举重运动员向上举杠铃的过程中,举力是否做了功? ⑵ 马拉木头水平前进,马的拉力是否做功? ⑶起重机把货物竖直提高2米后,又沿水平方向移动1米,起重机的钢绳的拉力是否做了功? ⑷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冰球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注意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1)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 (2)物体移动了距离,但没受力的作用。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 学生集体回答。 学生思考后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实验 理解 分析回答 理解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总结: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师小结:从以上例子,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力学中功的含义,即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显然力做功有两个条件。 ??一是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二是 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 (S) 理解、记忆 二、功的计算 例题 我们知道了力做功的两个条件,那怎样来计算功呢? 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  即: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用 W 表示功,用 F 表示力, s 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则功的公式可写成: W = Fs。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N ),距离的单位是米( m ),功的单位是牛顿·米,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焦耳,简称焦( J )。   1 焦=1牛·米。 几点说明:   1)使用 W = Fs,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2)做功的多少只由 W = Fs 决定,跟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运动无关。 3)知道 1 焦的物理意义,知道 1 焦的大小。 4)介绍焦耳 质量为50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沿水平道路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000m外的货场,共用时40min,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的拉力做的功。 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题规范化。 追问: 此题中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做了功?对什么物体做功?重力做了功没有?为什么? 教师小结。 自主学习 理解掌握 倾听了解 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演算。   学生回答。 课堂检测 教师指导 学生出题、讲题 课堂小结 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 教材64页2、3题 板书设计 第1节 功 一 .功的定义:   1、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2 、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二是 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 (S) 二、功的计算:   功=力×距离   公式: W = Fs   单位:焦耳 符号: J 【教学反思】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尽量的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尽可能的让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