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44010

6、老山界 (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330377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老山,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6、老山界(陆定一)优质教学设计 课题 《老山界》 备课人: 学习目标 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赏析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学习红军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重点) 2、学习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赏析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难点) 3、学习红军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 学习内容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其中有一座山岭叫做越城岭,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位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老红军的讲述吧。 【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他长期负责党的宣传和文教工作,为建设和发展我党的政治宣传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代表作品有《老山界》《怀念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模范党员,一门忠烈》等。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人民-出卷网-1955年版)。有改动。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5年10月结束,是为了突破国民党的“围剿”,争取北上抗日而进行的战略大转移。这篇课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老山界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境内,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主峰峰位于剑河县南哨乡境内,海拔2142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字词积累】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攀谈(pān) 峭壁(qiào) 骨碌(gū lu) 咀嚼(jǔ jué) 呜咽(wū yè) 督促(dū) 灌输(guàn) 苛捐杂税(kē) 酣然入梦(hān) 不可捉摸(zhuō mō) 缴纳(jiǎo) 欺侮(wǔ) 蜷缩(quán) 点缀(zhuì) 矗立(chù) 篱笆(lí) 惊惶(huáng) 打颤(zhàn) 落得很远(là) 2.解释词语 呜咽:(流水、丝竹等)发出凄切的声音。 骨碌:滚动。 咀嚼:用牙齿磨碎食物。 满望:十分希望。 攀谈:闲谈。 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酣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不可捉摸:不能够预料或猜测。 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捐,赋税。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四、【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2、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 第 一 天 下午 瑶民家 瑶家大嫂 攀谈,宣传红军政策,使瑶民理解了红军。 天黑 山脚下 准备爬山 夜里 半山腰 红军战士 夜行军 半夜 山路上 红军战士 半夜露宿 第 二 天 黎明 以后 雷公岩 红军战士、医务人员 翻越雷公岩 下午 山顶 红军战士 任务完成,征服老山界 3、本文以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换为线索,根据文章线索划分文章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1):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三部分(33):点明翻越老山界的意义。 五、【合作探究】 1、“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红军翻越老山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