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45456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件、教案、视频)(29张)

日期:2024-05-0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800738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4课,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课件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 课题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教师 班级 七年级(7) 设计理念 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开展本课的学与教的活动。教学中以古丝绸之路、当今世界不确定性、“一带一路”为基础,通过古代—今天—未来的纵向实践线索贯穿整节课。以习近平《大道之行》中丝绸之路内容导入、以习近平对“一带一路”倡导和期望为结课方式,从结构与时间上形成呼应,使设计浑然一体;教学中,设置“凿空西域”、“探寻丝路”和“畅想丝路”三篇章,通过知识讲解,史料分析与历史剧表演等形式完成对凿空西域和路线的“探寻”,以“张骞”等的角色扮演、情景体验完成价值和意义的“体验”,以当今世界不确定性、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方案、西安发展变化和中学生的做法完成“展望”。整节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由感性到理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真正实现现代课堂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 学情分析 对七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历史知识积累很少,尤其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还缺乏理性思考,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教师做相关的引导和说明。另一方面,七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尚未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方法,对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战略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学习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丝绸之路的内涵和张骞的人物事迹;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文明交流中的作用;知道“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成果。 能力目标:通过情景剧展示,提高对历史文化的理解能力;通过综合授课,学会用学科思维分析问题;通过情景任务驱动,培养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对丝绸之路和丝路精神的认同,涵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尊重不同文化,憧憬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教学难点 张骞通西域的艰辛历程;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 教学重点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剪辑视频、改编历史剧本; 学生排练历史剧;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史料分析法、任务驱动法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观看,《大道之行》视频,思考:是什么让习主席感到如此亲切呢?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 以习近平主席的家乡下--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古今联系导入,让学生产生兴趣,进入历史情境。 第一篇章 凿空西域 1.阅读史料和历史地图,明确西域的地理位置。 2.猜一猜当时西域的情况是怎样的? 3历史剧表演:《张骞通西域》; 4.观赏历史剧: (1)了解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坎坷旅程; (2)思考张骞身上有哪些精神什得我们学习? 5.完成表格,对比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以及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6.对比秦汉地图比:发现不同点,寻找原因。 1.呈现问题:西域在哪里?展示地图和史料。 2.史料分析张骞出使的目的。 3.点评学生历史 剧表演,引出引问。 4.点评学生的回答,并总结张骞身上的精神。 5.介绍汉设西域都护加强管理以及东汉班超经营西域,强调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运用历史剧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兴趣。 通过情景再现,提高对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历程和可贵精神的感知。 概括张骞的精神,为学生树立可供学习的榜样,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培养学生以历史的观点来解决问题,能够对古今史实进行有效的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大。 第一篇章 凿空西域 第二篇章 探寻丝路 试说对丝绸之路的理解。 阅读历史地图,熟识丝绸之路的线路图。 比较东西物种,判断中原与西方交流的物种,理解丝绸之路的桥梁作用。 1.介绍“丝绸之路”的名称。 2.地图呈现:动态丝绸之路的线路图。 3.图片展示:东西方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