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847545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课件:第二章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日期:2025-05-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30705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9-2020,荒漠化,西北地区,我国,治理,危害
    一、选择题 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表示(  ) A.土地盐碱化      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 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2.导致图示区域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为原因有(  ) ①燃料短缺 ②砍伐森林 ③不合理灌溉 ④盲目扩大耕地 ⑤风沙侵袭 ⑥人口和贫困问题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⑥ 解析:第1题,从图中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带来的河流上游用水增加,会使河流下游流量减少。第2题,注意抓住题目中问的是“人为原因”,燃料短缺、风沙侵袭、人口和贫困问题均不属于人类活动,因此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1.C 2.B 土地荒漠化是指因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丧失。据此完成3~4题。 3.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区包括(  ) ①干旱地区 ②半干旱地区 ③半湿润地区 ④热带地区 ⑤草原牧区 ⑥高山地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 ①植被破坏 ②气候变异 ③海平面上升 ④酸雨影响 ⑤风沙侵蚀 ⑥水土流失 ⑦过度开发 A.①②⑤⑥⑦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⑤⑥ 解析:本题组考查荒漠化的含义、分类及成因。第3题,结合题干中对土地荒漠化概念的分析可以作出判断,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主要类型有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都有可能发生。第4题,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酸雨会使河湖水及土壤酸化,除此以外的其他各项都可能导致荒漠化。 答案:3.D 4.A 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右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读图,完成5~6题。 5.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 6.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第5题,正确的对应关系依次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云贵高原—石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第6题,云贵高原荒漠化的原因是①②④,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原因是②③④。 答案:5.D 6.B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8.“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解析:第7题,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是生态脆弱区,在绿洲区附近过量开采地下水,易造成绿洲区水位下降,其他地区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故C项正确。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会造成自然植被生存条件恶化,植被减少,从而导致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变为流动沙丘。第8题,要保持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防风固沙,使其恢复自然植被,故D项正确。荒漠地区不适合植树造林;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会造成水资源过度使用;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应该合理开采地下水。 答案:7.C 8.D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